新浪财经

“胆石症”的危害可不容忽视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南湖晚报

N记者 赵倩 漫画 张利昌

医学技术指导 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 周鸿鲲 主任医师

胆石症,一个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据初步统计,去年嘉兴市就有近万名胆石症患者接受了手术,然而,相对于庞大的发病群体来说,其治疗率远远不够。

胆石症到底危不危险?没有疼痛发作有没有必要切除胆囊?胆道取石的最新技术是什么?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周鸿鲲主任。

胆囊结石不可怕

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通常,我们习惯按部位将胆石症分为两类,一种是胆囊结石,一种是胆管结石,也叫胆道结石。”周鸿鲲解释,其实,胆囊也是胆管的一部分,由于大部分的结石都发生在胆囊里,所以被单独列出来。

那么,要了解胆石症,先要对胆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胆囊是一个储存器官,它的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肝脏每天产生的胆汁超过1000毫升,但是胆囊的容量却不到100毫升,当人体没有进食的时候,胆汁以浓缩的形态储存在胆囊里,等食物进肚需要消化时,胆囊会将胆汁释放到肠道。

“作为肝胆胰外科医生,我们最难向病人解释的就是,有时候胆囊它是一个可以‘舍弃’的器官。”在医生眼中,胆囊的功能对人体是有益的,可是,一旦这个部位发病,它所潜藏的危害性远比作用性更大。

胆囊结石有发展成胆管结石的风险,即结石从胆囊“挪移”到胆管的部位,这时候,原本在胆囊里呆着、不痛不痒的结石,就会变身为一颗“定时炸弹”。“胆管和胆囊不一样,它必须保持通畅,一旦结石嵌顿导致胆总管梗阻,很快就会引发黄疸、感染甚至肝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周鸿鲲补充道。

胆管梗阻后,首先表现为脸色发黄,这是因为胆红素不能通过胆道顺利排泄到肠道内体外,而是进入血液中引起黄疸。当然,更危险的还属细菌感染,当结石堵塞胆管后会在里面形成细菌容易繁殖的环境,进而引发胆管炎,梗阻性的胆管炎很容易导致病人休克,这种重症胆管炎在老年人当中是很常见的生命“终结者”。

此外,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也是比较严重的,医学上称之为胆源性胰腺炎。轻症的胆源性胰腺炎,一般通过消炎抑制胰腺分泌治疗就可以。但是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有可能导致胰腺坏死、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当然最严重的并发症,还是诱发胆囊癌,众所周知,胆囊癌是癌中之王,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周鸿鲲表示,从接诊的患者来看,胆道疾病大多数与胆囊结石有关。“一旦胆结石不受病人重视,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并发症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虽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有,但随着胆囊结石存在的时间越长、患者年龄越大,发生严重危险的风险就越大。”

怕做“无胆英雄”

胆囊结石一定要手术吗?

对于部分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可以暂时不手术,但是如果结石很大或者伴有慢性炎症、腹痛反复发作等,再或是出现胆道并发症,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手术。

“为什么不能激光或者超声波碎石?”“胆囊毕竟是个器官,切除后影响日常生活吗?”“能不能保胆取石?”在门诊中,这几个问题是患者最常问的。对此,周鸿鲲给出了专业解答。

“泌尿系结石的碎石技术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以为胆结石也可以碎,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周鸿鲲解释,因为泌尿系统的结石通过各种手段粉碎后,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内,不造成任何负担。“可是胆结石不一样,它击碎以后没有安全的排出通道,反倒还会增加碎石从胆囊掉入胆管引发炎症或导致胆管梗阻的风险。”

从器官作用的角度来说,消化食物的胆汁是肝脏产生的,胆囊只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地方,即使胆囊被切除,肝脏仍能正常分泌,因此大部分患者术后是没有异样感觉的。而且,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系统会代偿性的扩张一些,替代一部分胆汁储存的功能,只要患者术后不暴饮暴食,整个消化系统还是能正常运作的,甚至不用忌口。不得不感慨我们身体强大的代偿能力。

“我们可以把肝胆系统理解成一个工厂,胆囊是工厂的一个仓库,借助它的储存和中转功能,我可以更从容地应对‘大订单’。如果没有仓库的话,我也能够一边生产一边发货,因为最主要的生产车间——肝脏仍在正常工作,只不过发货变得更仓促了,以后接订单得量力而行。”周鸿鲲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根据患者的术后反馈,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也有少部分患者会有短期的不适症状。“一顿吃太多油腻食物,可能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因为胆囊切除后,存储的胆汁不够多,肝脏分泌胆汁还需要时间,不能充分乳化食物。”周鸿鲲表示,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药物来改善和缓解,等待身体的进一步代偿和适应。

保胆取石的手术方式可行吗?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是反对保胆取石的,保胆取石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且保胆取石术后并不能有效降低胆石症的一些并发症,同时结石容易复发。复发后虽然可再行胆囊切除,但会带来更多的风险。

所以正规的保胆手术都是有严格的筛选条件的。许多情况下,胆囊结石比如大于3厘米、胆囊萎缩、胆囊壁钙化、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等,保留胆囊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保留胆囊,慢性炎症仍然会污染胆汁和刺激着胆囊壁,促进胆结石的产生,同时会诱发胆囊壁的癌变。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实现“术过无痕”

28岁的张女士,年初因出现右上腹绞痛症状,前来嘉兴市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经综合诊断,张女士患有“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输液2天后,疼痛症状未能缓解,此时,张女士有了强烈的手术意愿,唯一的担忧是术后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

“我们可以‘借道’肚脐眼,实施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仅创口小,而且几乎看不太出来。”为了打消患者的手术顾虑,周鸿鲲主任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患者及家属最终同意手术。

术中,医生取脐下1.5厘米弧形切口进入腹腔,手术的第一关,就是利用超声刀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第二关,探查胆囊三角,准确辨认、游离并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顺胆囊浆膜间隙完整切除胆囊;第三关,检查无出血,无漏胆汁,自脐下切口取出胆囊及数枚大小不一的结石,美容线缝合脐部切口。手术全程仅用时30分钟。

周鸿鲲补充说,如今,微创手术不仅用时短,且得益于各种腔镜技术,手术比过去更加精细。“3D腹腔镜的引入,为手术医生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腹腔内的脏器、血管可以真实、立体地显示在医生面前,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便捷性,使手术更加安全,手术效率更高。”

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和成熟,从入院到出院只需24小时的日间手术,也不再是天方夜谭。微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仅2个小时,患者就能够下床走路,6个小时后恢复饮食、饮水,24小时内便能出院回家。

若患者因胆总管结石导致胆道梗阻,肝胆胰外科也有破解之法——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现泛指内镜下胆胰管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ERCP技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的紧急胆道引流。且因ERCP是经自然腔道的微创手术,不对腹腔干扰,也不破坏胆总管壁结构,对于结石高发区人群、反复发生胆总管结石的人群,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