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黑土地上,金融“活水”润秧苗(财经故事)

人民日报

关注

百业农为先。插秧季节刚刚结束,嫩绿的秧苗在水稻田间荡漾,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长势真不错!”站在田埂上,孙运双望着眼前2000亩水稻田,信心十足。

孙运双是黑龙江省嘉荫县保兴镇双丰村村民,身为当地水稻种植大户,去年他种植水田1500多亩,喜获丰收。今年备耕期间,孙运双盘算着把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

从村民手中流转来的土地租金要增加,还得提早预订种子和化肥,身边的亲戚朋友借遍了,还缺95万元。孙运双打起了退堂鼓。

好巧不巧,邮储银行工作人员沈婷婷走村入户到农民家中了解春耕资金情况,得知孙运双的困难,沈婷婷现场收集材料,完成了贷前调查,回到银行后立即为他量身定制贷款利率、额度、期限。3天后,100万元的贷款就打到了孙运双账户上。

针对春耕生产“农时短,需求急”的客观实际,邮储银行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设置春耕备耕贷款专属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优先办理,采取平行作业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的发放进度和办结效率,确保农户随到随审,即到即办,不误农时。

“今年春耕备耕期间,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紧盯关键节点,顺应农时、提早发力,要求全省金融机构加大备春耕有效信贷投放,优先受理、优先办结各类经营主体备春耕融资业务,畅通线上融资渠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指导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各地市分行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在总额度内对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工具运用需求全额满足,为涉农主体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4月末,全省各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本年度备春耕贷款2244.5亿元;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134.5亿元,同比多投46.89亿元。

速度有保障,产品也创新。春耕时节,佳木斯抚远一亩地水稻合作社负责人杨丽杰正在组织6个片区的技术人员集中培训。一亩地合作社规模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信贷资金需求旺盛。

“抚远农商行运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优惠资金2289万元,向111户社员发放贷款6177万元,支持土地集中生产8.5万亩,利率降至4.78%,合作社非常满意。”杨丽杰说。

在人民银行的支持指导下,抚远农商行探索推出了合作社“贷款担保+受托支付+生产监督”的社员贷款新模式。利用合作社与社员合作“黏性”及信息管理优势,创新信贷支持模式,满足了新型农业主体备春耕生产资金需求。

为支持春耕农业生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黑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推动省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分险作用,缓解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促进全省粮食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贡献担保力量。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降低担保费率,并积极引导合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同时,以‘信用’为主的担保方式为客户增信,解决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黑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三级调研员罗皓介绍。

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支持“三农”主体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超400亿元,支农业务占全部担保业务比重超50%,支持“三农”主体融资担保户数近8万户;全省新一轮“双稳基金”担保贷款投放金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3.1亿元,惠及企业5337户,其中为1950户“三农”主体提供融资担保35.7亿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