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机床“朋友圈”组团“搬家记”

媒体滚动

关注

□ 本报记者 胡明峰 通讯员 汤蓓

溧水区永阳街道松林路边,阿迈科机床(南京)有限公司生产热度高涨,负责人万才良忙着接待客商,厂房边就是一排平房办公室,这里促成了一次次愉快的合作洽谈。简易的办公室里分设了两张办公桌,其中一张属于威玛斯(南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明远。两家企业既是上下游,更是好朋友,都在等着投建的新基地竣工投产。

像这样的行业“搭子”在永阳街道很常见。记者走访时发现,以数控机床行业为圆心,近年来不少企业成群结队过来投资建厂,其中不乏知名头部企业,全街链上企业尽是“老熟人”,自然形成“朋友圈”。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溧水以制造立区,永阳更是“制造重镇”,全街正发挥独特的“朋友圈”优势,持续扩容拓展产业链,全力打造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上下游前后脚落地

走出办公室,院墙外就是威玛斯的新生产基地,眼见工程建设已到尾声,张明远内心更加焦急,“发展的时机刻不容缓,就盼着早投产。”威玛斯聚焦高端机床齿轮变速箱产品生产制造,行业内称为“齿轮头”,是数控机床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好消息是,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竣工投产。

去年初,威玛斯带着更高目标落户永阳——致力于研究齿轮弹性变形技术的精密齿轮变速箱,实现细分领域的进口替代。“这里产业较为集中,腾阳、三众、宝腾等一众业内知名企业都在此着重布局,整条产业链也相对完整,是谋求发展的好去处。”张明远说,更为重要的是,早已落地永阳发展的圈内人士多番推荐,让他下定了决心。

圈子“内推”,知根知底,优中选优。作为国内机床齿轮变速箱行业的领军企业,威玛斯同时也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目前正在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床装备机械功能部件制造成熟度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如今,威玛斯已紧握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半壁江山,行业内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上游企业拓展布局,链条下游紧密合作的阿迈科早有关注,几次交流下来,万才良也对溧水永阳的数控机床产业有了新的认识。圈内认可推荐的声音,同样在万才良身边响起,随着与区街不断接触,企业做了大胆布局,整体从外地搬迁到永阳街道。去年8月,阿迈科“追”到溧水,租起了临时厂房,与威玛斯做起“邻居”。

业内人士常常自我调侃,数控机床产业是个极小的圈子,圈子里哪些头部企业、知名友商,大都了然于胸,甚至有过接触、合作。“街道数控机床产业正是在圈子企业层层推荐中得到发展壮大。”永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细细梳理就能发现,街道经常会出现上下游企业相隔较短时间内接连落户,以商招商也成为街道重要的项目来源。

始于口碑忠于服务

“‘五证’齐发,溧速度!”6月7日,万才良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赞叹,配图是溧水区重大项目“五证”集中颁发活动现场。

此前,阿迈科在永阳拿地投建的新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从土地挂牌及成交公示结束,到拿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仅用不到5天时间。高效率、优服务,惹得一众企业连连称赞。

投资建厂看起来理所当然,但万才良却思虑良久。“对数控机床产业企业而言,投建自己的厂房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企业也更会有进取向上的决心和动力。”万才良坦言,事实上,投资建厂之前企业都会慎重把关,在租住厂房的周期内也是企业的“考核期”。

从相识相知到相交,永阳敢于给万才良值得信任的服务担当,万才良也敢于给永阳考核期满的投资回报。万才良说,项目预计明年初即可建成投产,彼时年产值将翻几番,达到2亿—3亿元。这般有来有回的双赢,似乎已成为永阳街道的“传统”。

东庐山下,永阳铸造曾打下一片天,但对号称“工业母机”的机床却涉猎极少。“发展数控机床产业,可以说是从‘0’到‘1’的突破。”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腾阳机械是街道最早一批精心培育的链上企业,如今已是街道头部企业,更成为众多企业来到永阳的“媒人”。

始于口碑,鑫峰庆、台诺、威玛斯、宝腾等都来此寻求发展。忠于服务,这些企业都留了下来并落地生根。2021年落户溧水的国产数控机床润滑系统的领军企业宝腾,随着逐步发展又有了扩充产能的需求,他们的第一想法还是在永阳落地。

在双向奔赴的故事里,永阳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作为溧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阵地,永阳规上机床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占全区总量的七成,产值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全区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

敢想敢干多路并进

笃定制造之路,深耕机床产业,永阳拥有更高目标。今年4月,在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中,溧水以永阳街道为主阵地,申报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产业集群,一条更为聚焦的发展之路跃然眼前。

肩挑重担,永阳街道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持续拓展“朋友圈”,一方面扶助“老树抽新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相对低的企业势在必行,需要努力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同时,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且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

去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中盛铁路,实现了这一“逆袭”。这家本土企业的产品,见证了铁路货运的发展变迁。“公司生产的钩尾框等重要零部件,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货运火车的车钩缓冲装置上。”南京中盛铁路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谦说,随着铁路货运需求成倍剧增,整车载重量也不断增加,对钩尾框产品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也在持续攻关中实现突破。

如今,胡谦正计划“换个打法”——拓展海外市场。在区街帮助下,企业完成技术突破,贴上国家级“品牌标签”,早已助力其站稳澳大利亚等地的市场。“目前正在对接一家北美的全球供应商。”对此,胡谦充满期待。

乘势而上,街道将着力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计划到2026年底聚集70家优质工业母机企业,培育2家工业母机产业上市公司,完成工业母机上游产业链50%功能部件企业的布局,实现机床产业产值翻一番。

立足于工业母机的蓬勃态势,街道更是多路并行,大力推进轨道交通、通用设备制造、高端智能装备等领域发展。不止于此,机床“朋友圈”的组团“搬家记”正在复制上演,在街道的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中,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在口碑和服务中,逐渐成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