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依依故乡情 托举新希望

青海日报

关注

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28岁小伙儿桑周,2017年大学毕业后做起了本地同城综合生活服务平台,为当地提供103个就业岗位;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95后自主创业大学生年智尖措,通过经营手工皮革店,宣传本民族优秀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喜欢自己的家乡……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创意带给父老乡亲,在广阔乡村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故事。

当前正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许多年轻人能够返乡创业,为广袤的田野乡土带来了新希望,孕育着新生机。加之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势头强劲,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开创新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多点发力,青海大地正酝酿着一股强劲而有力的新生力量。近几年,青海人才部门也通过发布《致广大青海籍学子的一封信》、举办校园引才系列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呼吁在外求学的广大优秀青年毕业返乡发展、创业,共同绘就美好生活的绚烂图景。

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奋斗正当其时。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广大青年学习的各个学科和各类专业都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学理支撑、科技支撑、技术支持。希望在外的青年心怀懂青海的情怀、爱青海的热诚、兴青海的胸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自己的奋斗激情、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用智慧与汗水在广袤的田野乡土间奋力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正如一直以来呼吁的,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承载着青海人民的热切期盼。除了号召青年返乡,还要积极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做实人才“引育用”工作,吸引那些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有投资能力和意愿的乡村能人,激发他们热爱乡村、反哺乡邻的乡土情怀,帮助家乡的优质特产、优质资源“走出去”。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现在的青海拥有开拓创新的昂扬斗志,也为广大有志之士搭建了施展身手、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希望大家共同携手,让“思乡”之情、“爱乡”之情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