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食堂撬动大民生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郝飚

“午餐8道菜、晚餐6道菜,主食米饭、花卷,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10元随便吃。”自从家门口有了为老食堂,家住乌海市乌达区的牛向东老人几乎每天都会来吃饭。他说,食堂不仅离家近,而且菜品花样多、味道好、还实惠,现在小区的老人每天都组团来。

牛向东口中的食堂是今年5月初开门营业的乌达区富强益民共享惠民食堂。食堂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共有上下2层,设置老年餐桌50张、慈孝主题包间4个,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

据食堂运营方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12元自助餐模式,主打经济实惠便利。其中,7岁以下儿童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用餐5元,60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餐仅需10元,低保、特困等九类老人可享受早餐2元的补贴。食堂还会定期收集居民对菜品和服务的反馈,并综合居民的建议意见,及时进行菜品的调整、口味的调节。

“除了惠民食堂,我们还充分利用小区空间资源,如家门口的口袋公园、闲置空地,打造了公交助餐车,将退役公交车变身‘助餐点’,在擦亮乌达区幸福养老底色的同时,也让‘小食堂’撬动‘大民生’。”乌达区民政局副局长孔红云说,目前乌达区已建成1个中心厨房、8个惠民食堂,并通过“中心厨房+助餐点+配送餐车”的“1+8+N”的助餐服务模式进行定点配送。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的大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近年来,乌海市在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吃饭贵”的问题上精准发力,全力推进“中心厨房+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餐饮企业”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为解决老年人去哪吃的问题,乌海市在全市83个社区(村)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89个,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了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在中心(站)全部建立了助餐点和为老餐厅,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小区签约了20个暖心为老餐厅,并与全市规模型的餐饮行业签订助餐协议,已经形成了半径1公里的“中心厨房+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餐饮企业”的助餐服务网络,真正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暖心饭。

为了便利老年人用餐,每个中心(站)、暖心为老餐厅都分类制作了电子菜单和纸质菜单,使老年人在家就可以点到自己喜欢的饭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点配备助餐一体机,老年人就餐时只需刷一次脸,即可就餐。

同时,该市社会组织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运营的助餐点,免交房屋租赁费;单独设立的中心厨房、助餐点,运营中水电暖气执行民用价格;各助餐点推进原材料产供销一体化、集约式发展,全部低于市场价格,对老年人就餐给予至少9折的优惠。

此外,在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的基础上,乌海市签约122家线下加盟服务商,通过市场化运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浴、助托、助购、助急等居家社区养老“十助”定制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刚性服务需求。

乌海市现有常住人口55.6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9.2万人,占比16.5%。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边海鹏告诉记者,下一步,乌海市民政局将积极拓展“中心厨房+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餐饮企业”助餐服务网络,实现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覆盖,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助餐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低保、特困、失能等经济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