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A股后续表现不必悲观 高股息板块仍是配置主线

上海证券报

关注

◎记者 汪友若

上周A股市场延续震荡调整态势,交易情绪相对低迷,两市成交量一度降至7000亿元以下。机构分析认为,近期A股表现较弱主要受内外部综合因素影响:外部因素方面,全球经济面临产业链重构,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带来影响;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内部因素方面,近期公布的部分经济及金融数据表明,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仍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支持。

展望后市,随着三季度宏观政策层面信号进一步明确,市场风险偏好届时有望得到支撑。2月以来的修复行情虽有波折但仍有望延续,当前A股市场估值具备较好吸引力,投资者对后续市场表现不必悲观。

“科特估”概念走强

机构观点出现分歧

上周,科创板相关个股逐步走强,“科特估”概念横空出世。方正证券在报告中称,“科特估”即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的产业,包括优势制造、高端自造和先进智造等。

浙商证券旗帜鲜明看好科创板引领硬科技行情。该机构分析认为,目前科创板有572家公司,产业分布具备鲜明的时代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36家,占比41%;生物产业109家,占比19%;高端装备制造业94家,占比16%;新材料69家,占比12%。

浙商证券认为,就盈利来看,展望2024年至2025年,科创板公司盈利将迎来改善。截至2024年6月11日,Wind一致盈利预测,2024年科创板、科创50指数、科创100指数的预测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56%、15%和473%,2025年同比增速为41%、24%和75%。并且,科创板上市公司以次新股为主,自2019年开市以来上市次新股已基本完成估值消化。

展望三季度,浙商证券看好硬科技概念发酵叠加盈利底部改善,催化科创板行情进一步演绎。

不过,也有部分机构持谨慎观点。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在传统6月风格切换的惯例之下,资金开始寻找机会,“科特估”便成为目标。但现在讨论“科技牛”或“科特估”大级别行情,环境并不成熟。

申万宏源证券同样认为,目前“科特估”还未走出“新主线”的特征。科技成长板块当前整体估值处于低位,但具体到细分结构上,高景气资产如算力、人工智能等概念估值已经不低,而低估值资产如半导体等当前景气度展望仍然偏弱。并且从市场特征上看,科技股与红利概念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效应,“科特估”行情与市场总体的共振偏弱。

政策信号有待明确

三季度市场或迎拐点

从大势研判来看,中银国际证券表示,短期来看A股市场依然具有一定的支撑。分子端,半年报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概率回升;分母端,海外主要经济体降息预期近期大幅降温,对于A股而言,这有利于全球配置资金的流入。并且,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配套改革政策有望于7月出台,市场风险偏好届时将得到支撑。

中信证券表示,当前A股正处于现实验证驱动的阶段,价格信号依然偏弱,外部信号仍趋复杂,政策信号有待明确,市场的存量博弈和配置保守化特征更加明显,且各行业内部的个股分化大于行业之间的板块分化。不过,中信证券表示,随着前述三大信号在三季度逐步得到验证,A股走势有望迎来拐点。

在中金公司看来,今年投资者预期最为悲观的时期已经过去,2月以来的修复行情虽有波折但仍有望延续。展望下半年,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将是重点,地产板块仍是市场关键“胜负手”。当前市场对中长期改革政策关注度显著提升,预计7月中长期改革的方向有望进一步明确,资本市场改革也正在有序推进。伴随近期指数调整,当前A股市场估值具备较好吸引力,投资者对后续市场表现不必悲观。

短期看好科技创新

高股息长期配置趋势不改

具体配置上,中金公司短期看好有政策红利预期的科技创新领域,尤其是具备产业自主逻辑的板块有望表现相对活跃。同时,在外需表现较好背景下,出口链行业和全球定价的资源品仍有配置机会;红利资产近期虽有调整但中期趋势未变;新能源等绿色板块则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近期产业政策的边际变化。

申万宏源证券继续重申“高股息资产是贯穿2024全年主线”的观点。其建议投资者底仓配置电力、电网设备和煤炭等板块;有色金属、银行、龙头白酒股回调则是较佳配置机会;科技成长和出口链中的高景气度资产,如算力龙头、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概念值得保持关注,但板块全面机会可能要等到2024年第四季度。

中信证券表示,当前A股盈利仍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未来A股市场行情结构更加类似2016年至2017年,行业板块之间的轮动弱化,行业内部的个股分化加剧,龙头公司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更加占优。具体而言,中信证券认为,当前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绩优板块具备性价比,其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提升股东回报的能力也会带来长期投资价值,建议重点关注银行、机械、家电、电子、新能源等制造业龙头,以及产业周期筑底企稳的医药板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