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文化杂谈|愿流量喧嚣远离“天才少女”

紫牛新闻

关注

在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姜萍所在教学楼的5楼楼道里,印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采访当天在这里留影的姜萍,无意中留下了一张意义特殊的照片。不曾想轰轰烈烈的网络“封神”运动随即开启,“天才少女”成为人们情绪价值的投射对象。中专女生、服装专业、数学天才、千里马与伯乐等关键词在互联网加速催化,就如同超燃的忍者动漫作品,许多人乐见她能够弯道超车,从比赛到人生实现逆袭。

中专生姜萍爆火网络之后,多所高校发微博,向姜萍表示祝贺并欢迎报考。大众对于“大学破格录取姜萍”充满美好期待,不排除相关大学或可根据其数学成绩,决定是否破格入围强基计划校测,但破格录取确实有相应的规定和流程,根据破格录取的标准,以及是否符合有关破格录取的政策等。年轻人的未来不设限,也希望姜萍把学业规划与数学爱好相结合,勇敢前行。

不拘一格降人才,始终是爱才惜才的中国人心中所念。姜萍参加的数赛,是由企业组织的公益比赛,虽然具有国际影响力,但不在国家认可的五大学科类竞赛之列。即便其在接下来的决赛中获得佳绩,也未必能获得大学破格录取或保送录取的资格。但她展现出的数学天赋引发社会关注,如何让她这样的“偏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则是出给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思考题,如何以“育人”理念,给予姜萍们更好的求学与发展机会。

目前姜萍和校方已经谢绝采访,但各方联络需求仍如潮水般涌来。许多人前往涟水打卡,商业建筑上有姜萍的“喜报”,一个人带动一座城的消息流传,这与当地宣传部门的低调处理背道而驰。当下姜萍正在准备参加决赛,不论比赛结果如何,从长远来看,舆论过多介入对其成长带来隐患,毕竟姜萍还是一个需要保护的未成年人。

当抱着矿泉水提着馒头的数学天才“北大韦神”韦东奕闯入媒体的镜头中,天才“神话”不断制造互联网传奇。其貌不扬的他竟然是连续拿过两届国际数学奥赛冠军,保送北大,毕业后留校成助理教授,现任数学科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的大神,由此引爆流量。还有跳水舞台上的“天才少女”全红婵,引发全民追星。

这些“天才”“某神”身上存在共通点,凭借天赋与执着走红,但流量喧嚣也引发呼吁,请守护这份纯粹。热爱数学的初心,爆改姜萍的命运。厚厚一本笔记用许多人看不懂的数学符号写满;当她操一口方言说,解不出题来睡不着觉时,令人唏嘘。中国不缺加分升学型赛事,但好玩不功利的数学弥足珍贵。数学爱好者们共享数学之美,共同支持数学科研和数学教育,为数学及其他基础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才是“数学天才”们霸屏的正能量。希望蹭热点、功利性视角不要伤害怀揣热爱的年轻人,还姜萍一方数学净土。

数学有用吗?2018年秋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邀请11位顶级数学家到杭州,决定办一场在线数学比赛,完全以兴趣为导向,不在意是否出身数学专业,姜萍这样的学生于是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这个群体自带光环却隐于生活。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北京大学基础数学在读博士、来自江苏的李一笑是金奖得主。如他所说,对许多专业选手来说,“数学竞赛非常有趣,是学术研究的一种调剂,数学竞赛和做学术毕竟还是两回事。”许多选手不仅数学好,还爱好广泛,有着有趣的灵魂。此前有获奖选手就对记者表示,自己大学期间买音乐会门票的钱都是从奖金里支出的。

网红祛魅之后也要意识到,数学是推动其他科学和科技发展的内在原动力,姜萍的爆红,一定程度实现了社会对于数学的关注。为了解姜萍有多优秀,许多人去搜连抄答案都抄不对的竞赛试题。颁奖的马云开玩笑地说:“我没看过考题,因为我怕摧毁信心,但我还是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结果一题都没看懂。”马云认为,未来计算机会越来越强,但是数学本身是一种智慧。它应该像音乐、体育、美术一样,成为年轻人的基本兴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