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单日3家!年内13股“A拆A”折戟 市场环境影响成主因

北京商报

关注

单日3家公司宣布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创下年内新高。6月15日,海信视像(600060)、晶盛机电、宝钢股份相继披露公告称,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经同花顺iFind统计,随着前述3家公司的分拆事项终止,年内“A拆A”折戟案例已达13例,其中均明确表示终止分拆是受到市场环境影响。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3股中有8股原计划分拆子公司冲击创业板。从业绩表现来看,13股中7股2023年净利同比下滑,科达制造下滑幅度最大,净利同比下滑达五成。

单日3股终止分拆

海信视像、晶盛机电、宝钢股份3家公司同日宣布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创下年内单日新高。

据了解,海信视像原计划分拆子公司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芯微”)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经保荐机构申请,分拆上市暂时终止。

海信视像表示,信芯微已收到上交所终止审核的决定。此次终止不会对公司及信芯微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

据了解,海信视像主要从事显示及上下游产业链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

此外,晶盛机电原计划分拆所属子公司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宝钢股份原计划分拆所属子公司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两家公司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均决定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资料显示,晶盛机电的主要业务或产品包括半导体装备、光伏装备及智能化、材料业务、精密零部件等。宝钢股份专业生产碳钢薄板、厚板与钢管等,主要产品被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行业。

二级市场上,截至6月14日收盘,海信视像、晶盛机电、宝钢股份总市值分别为356.1亿元、440.4亿元、1504亿元。

经同花顺iFind统计,随着前述3家公司分拆事项终止,年内“A拆A”折戟案例已达13例。除上述3家公司以外,今年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还有拓邦股份、沃尔核材、上汽集团潍柴动力、郑煤机、科达制造、大族激光卧龙电驱、歌尔股份、江西铜业10家。

从原拟分拆子公司上市板块来看,原计划上创业板数量最高,其次为科创板。

具体来看,晶盛机电、宝钢股份、拓邦股份等8股原计划分拆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海信视像、郑煤机、上汽集团3股原计划分拆子公司至科创板上市。此外,卧龙电驱原计划分拆子公司深交所主板上市。

均提及市场环境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对于终止分拆的原因,13股均提到市场环境的影响。

诸如,海信视像明确指出,当前,外部市场已发生变化,经保荐机构向上交所提出申请,前述分拆上市暂时终止。

大族激光也提到,因当前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为统筹安排大族封测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大族封测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沃尔核材同样表示,终止筹划分拆乐庭智联至创业板上市,并终止乐庭智联新三板挂牌事宜,系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变化、控股子公司乐庭智联自身经营情况后等方面作出的决定。

此外,拓邦股份也表示,经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研控自动化实际经营进展情况等因素,且因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授权董事会及其授权人士全权办理本次分拆上市有关事宜的事项已临近有效时限,公司在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决定不再继续推进研控自动化分拆上市事项。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市场环境的变化,如政策调整、经济波动、行业发展趋势等,都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分拆上市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同样受到市场环境的制约。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分拆上市的预期收益降低或风险增加时,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终止分拆上市计划,以规避潜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个股在终止分拆后欲再度筹划分拆子公司上市事宜。诸如,卧龙电驱表示,终止子公司浙江龙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能电力”)分拆至深交所主板上市,之后,龙能电力将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及战略发展需要,择机寻求在北交所上市。

7股2023年净利下滑

13股“A拆A”折戟背后,7股2023年净利下滑。

经同花顺iFind统计,上述13股2023年全部实现盈利,其中,科达制造、歌尔股份、卧龙电驱、大族激光、上汽集团、拓邦股份、宝钢股份7股2023年净利同比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为科达制造,2023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0.92亿元,同比下滑50.79%。

进入今年一季度,前述7股中有3股净利继续下滑,包括科达制造、卧龙电驱、上汽集团。其中,科达制造下滑幅度仍位居第一,一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11亿元,同比下滑22.6%。

此外,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潍柴动力、晶盛机电、郑煤机、沃尔核材4股均实现净利增长。其中,2023年增长幅度最大的为潍柴动力,2023年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83.77%。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前述13家公司2023年全部实现盈利,表明公司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的业务表现。而部分公司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可能反映出公司在市场环境变化中面临挑战。“建议公司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了解业务表现下滑的具体原因。如果市场环境无法在短期内改善,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业务战略,调整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或者寻求新的增长机会。”柏文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外,公司可能需要优化其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与投资者保持透明沟通,解释公司的挑战和计划,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针对不同的原因,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改善经营业绩,“例如,如果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营收下滑,企业可以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如果是由于成本上升导致的利润下降,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降低成本;如果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市场份额下降,企业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冉黎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