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辽宁:让科技创新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北国网

关注

转自: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李熙爽 记者贾莹莹

“辽宁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6月12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辽宁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杨辉介绍,辽宁始终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把辽宁科教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的胜势,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方面,辽宁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和沈抚科创园建设,夯实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全省新获批建设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沈阳、大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大连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加快建设。以全新体制机制组建、运行4家辽宁实验室,探索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新模式。“今年,我们将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建设20个省重点实验室群,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牢科技创新‘底座’”。杨辉坚定地说。

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辽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储能与氢能等方向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一大批大国重器在辽宁相继问世。此外,辽宁还在颠覆性技术攻关方面下功夫,聚焦前沿领域,开展“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引领发展未来产业,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要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为此,辽宁推动科技与产业“双螺旋”融合发展,加快构建“1(总平台)+N(区域)+X(重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动建设了36家中试基地,构建覆盖全省的中试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站”。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机构400多家,开展专业化、市场化对接路演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23年,辽宁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5.5%,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1308.3亿元,同比增长了30.8%。

科技型企业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近年来,辽宁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研究制定《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创新平台。据悉,辽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600个,汇聚20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还组织开展“科技专员进企业”专项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2023年,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度增长56%,总量达到3348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度增长16%,总量达到12875家,“雏鹰”“瞪羚”等企业达到5339家。

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方面,辽宁则深入推进落实《辽宁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持续深化科技经费“放管服”改革,创新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我们开展了突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探索实施持续稳定支持试点。去年,全省新增两院院士6人,总数达到61人;全职引进海内外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人,同比增长77%。”杨辉告诉记者。

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如今,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正在转化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责编:王世海

审核:徐晓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