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男性50岁起应加强前列腺癌筛查

辽沈晚报

关注

在父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当我们为辛勤的父亲们送上祝福的同时,还要警惕一个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明山指出,前列腺癌是一种危害老年男性健康的癌症,其发病率不容小觑。通过病例分享和科普,他呼吁加强前列腺癌的筛查与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

李明山医生介绍,近期接诊的两位老年男性患者——赵大爷和李大爷,分别因腰痛、乏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就医,最终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经过系统治疗,两位老人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些病例警示我们,前列腺癌作为一种常见且可治疗的疾病,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全球男性

发病率第二高的癌症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发病率第二高的癌症,仅次于肺癌。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50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此外,遗传、激素水平紊乱、炎症、代谢和膳食等因素也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潜在风险因素。

前列腺癌早期通常没有典型症状,易被忽视。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症状,甚至发生骨转移,引起骨骼疼痛、骨折等症状。因此,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男性50岁起

应加强前列腺癌筛查

前列腺癌的常用诊断手段包括直肠指诊、直肠超声、多参数磁共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等。其中,PSA检测是最常用的筛查手段。然而,我国前列腺癌的筛查工作普及度不足,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需要向群众科普疾病,增进群众对疾病的认知,加深群众对筛查的重视程度。首先需要认识前列腺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即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男性。筛查每2年检测1次,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是否终止筛查。而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即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5岁且存在BRCA2基因突变的男性更需要警惕疾病发生。PSA筛查为抽血检查,为了避免筛查的误诊发生,抽血需要避免以下情况下进行:24小时有射精,48小时内进行膀胱镜检查、导尿操作,1周内进行直肠指诊,1个月内进行前列腺穿刺,急性前列腺炎、尿潴留期间等。

那么,如果在没有以上干扰因素进行筛查,发现PSA异常该怎么办?李明山医生建议,首先到泌尿外科专科复查,因为大部分异常结果是体检发现的,复查可以进一步确认准确性。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进行查体、多参数磁共振甚至核素检查。这些检查将为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作指导。最后,根据检查和病理结果决定疾病的临床分期,结合病患的基本状态和治疗意愿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即便没做PSA检查,普通泌尿系超声也有筛查提示作用。如果有前列腺不均质回声描述且年龄在50岁以上者,建议到泌尿外科专科完善PSA检查。

李明山医生呼吁,男性应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人群定期进行PSA筛查。

本报记者 单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