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103公里边境线上的军警民实现“用水自由”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毕力格巴特尔  实习记者  朱媛丽

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呼格吉勒图雅嘎查牧民孟克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他们实现了“用水自由”。

孟克的母亲娜仁图雅老人拧开水龙头,给记者接了半瓢水,记者接过来一口下去,清冽的水甜甜的。

由于自家附近的地下水盐碱含量高,多年来,孟克一家人采用车拉人挑、水缸存水的取水方式解决饮用水来源问题,既不方便也不卫生。随着家里通了长电,二连浩特市水利部门为他家新建5吨储水窖1座,还有自吸水泵以及配套管道,实现了“自来水”的取水方式。

距他家50公里之外的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吉呼郎图嘎查牧民格日勒今年67岁,从懂事起到57岁,他家一直从20公里之外的水源地拉水吃。2014年,苏尼特右旗通过水源井项目,为格日勒家打了一眼机井,解决了他家常年远距离拉水的困难。更让老人欣慰的是,2023年,他和老伴享受到了“提水入户”工程带来的巨大便利,水龙头和冲水马桶装进了家。

“我在牧区生活了一辈子,想都没敢想有生之年还能用上城市里家家都有的‘自来水’,我们老两口不仅实现了吃水用水自由,还通了下水,冬天上厕所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这日子和你们城里生活没啥区别了。”格日勒的话语间透着一股发自肺腑的幸福滋味。

苏尼特右旗水利局打井队队长张晶介绍说,2023年,该旗实施农村牧区安全饮水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完成水源井93眼、储水窖43处。2014年以来,在格日勒老人所在的额仁淖尔苏木,总共打了385眼机电井、181眼筒井,让境内大部分牧户实现了“用水自由”。

苏尼特左旗洪格尔苏木新阿米都日勒嘎查牧民海山一家,过去也是没有水源井,生产生活一直依靠远距离拉水,往返距离达30公里,每年为了拉水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造成极大不便和经济负担。2022年,该旗水利部门实施“抵边嘎查供水保障工程”,为其建设150米水源井1眼,配套水泵、发电机组、井房等设施,使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

海山说:“千言万语汇总起来,就是‘幸福’两字。”

沿着锡林郭勒盟1103公里边境线,记者一行从最西边的边境苏木额仁淖尔一路向东,采访到的大部分牧户家均已实现安全饮水,家里户外干干净净。

6月8日,我们沿着边境线向东来到了东乌珠穆沁旗嘎海乐苏木查干朝鲁图社区。

“终于打出水了,管道能否快点铺设呀?”这几天,驻扎在这里的嘎海乐边境派出所的年轻民警们只要有时间,就会跑到水源井项目施工地,和工人们问这问那。

“没有水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派出所教导员布和朝鲁长出一口气,感慨地说,  多年来,派出所用水都是到30公里之外的满都宝拉格镇拉水,为此跑废了2台运水车。这都不算啥,多年来,民警们大夏天出了警,一身汗的时候也不能酣畅淋漓地冲个澡,只能用脸盆接点水,先洗脸、后洗脚,对付一下。

由于用水限制,嘎海乐边境派出所也被大家认为是锡林郭勒盟所有27个边境派出所中条件最艰苦的一家单位。

今年,东乌珠穆沁旗水利部门经过多次勘探,终于在查干朝鲁图社区打出一眼机井。当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时,年轻的民警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给辖区亲朋好友打电话报告喜讯。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为冲澡发愁了。”民警李彦淑由衷地感叹。

历时7天,我们的“寻水”采访告一段落。水是生命之源,“用水自由”让边境军警民与幸福结缘。

就在2023年,锡林郭勒盟依托自治区农村牧区供水保障工程,为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4个边境旗投资4093万元,完成边境牧区新打水源井303眼、新建储水窖43处,受益人口3739人。

锡林郭勒盟水利局副局长韩利告诉记者,按照自治区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锡林郭勒盟到2025年,将在边境旗市牧区新建供水井449眼,提升5400名农牧民和边防连队、边境派出所供水保障水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