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更多台湾青年在大陆找到美好姻缘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内蒙古日报

新华社厦门6月15日电  (记者 吴剑锋  周义)那些穿越海峡的牵手,都藏着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有看见思慕的人,惦在阮梦中,难分难离……”在6月15日召开的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现场,台胞熊天平和爱人杨洋有感而发,用一首闽南语歌曲《思慕的人》唱出绵绵深情。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台湾艺人,一个是热情奔放的北方妹子,两人相识于2003年北京的春天。“我们在朋友的宴请中初次见面。当时租房子搞创作,厚着脸皮找她帮忙搬家,觉得这个女孩很大方、大气,所以对她的印象非常好。”回忆点滴,熊天平带着一脸甜蜜。

2005年,对音乐共同的热爱让两人彼此牵手。“婚礼前一天,他的家人怕他跟我来北京,我的家人怕我跟他去台湾,双方父母都放不下。”两人的情感历程,杨洋历历在目,“当时我就跟妈妈说,两岸间一定可以自由往来,自由恋爱!”

“两岸配”,能过得幸福吗?——这是杨洋妈妈当年心中最大的疑虑。没想到转眼间,两人已携手走过十九个春秋,也成为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的“十二届元老”。

“成长环境的差异难免会让婚姻产生摩擦,音乐是最好的‘润滑剂’。”杨洋说,丈夫擅长细腻的情歌,她擅长粗犷的“大歌”,两人琴瑟和鸣,在音乐里寻找共同的热爱与归属。

此次论坛是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共有来自两岸的200多位婚姻当事人代表、服务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参加。论坛上,两岸嘉宾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分享自己双向奔赴的故事。

今年是台胞陈晓文“登陆”的第22个年头,在这片土地,她找到了自己的“根”。

“70多年前,爷爷奶奶各自从苏州去往台湾,在那里成家立业。虽然身处异乡,但他们时常提起苏州的古老街巷和精致园林,家乡始终是他们魂牵梦绕的远方。”论坛上,陈晓文告诉记者。

2002年,陈晓文回到苏州寻根。在这里,她见到了课本中的寒山寺,听到熟悉的吴侬软语,也尝到奶奶念念不忘的苏式甜口菜肴。也正是在这里,她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与一名苏州小伙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十年,夫妻儿女双全,过得幸福美满。

如今,陈晓文是苏州市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副会长。这些年,随着两岸民间交流走亲走近,她见证了越来越多两岸青年喜结连理。

“以前多是大陆女生嫁到宝岛,现在更多的是台湾女生奔赴大陆。”陈晓文说,每逢传统节日,协会会组织两岸家庭举行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囊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喜庆的氛围中感受两岸同文同种的血脉情深。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超40万个两岸婚姻家庭。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闽台两岸同胞超12万对喜结连理,占全国两岸婚姻总量近三分之一,是两岸婚姻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省份。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婚姻家庭作为连接两岸同胞最天然、最亲密的纽带,一直是传承中华民族根脉、传播两岸爱情亲情、传递和平发展信念的重要力量。”福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陆菁说,福建省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致力于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积极服务两岸婚姻家庭,真诚为两岸婚姻家庭办实事、办好事,传递两岸婚姻家庭正能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