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两岸同心,未来可期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光明日报

  “来到大陆十余年,我们的团队已经从国外技术的引进者,变成了技术的引领者。”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青年徐博翎在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在大陆的创业经历。

  6月15日上午,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台湾各界嘉宾7000余人踊跃参会。论坛大会上,登台发言的台湾嘉宾倾情讲述两岸融合发展的美好感受和愿景。

  “两岸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都是中国人,应共同面对各种挑战,为子孙后代开创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和平盛世。”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致辞表示。

  “虽千万人吾往矣。”首次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云林县长张丽善引用古人的话,表达了这次来到大陆交流的决心,道出了与会台胞义无反顾而来的共同心声。她坚信“两岸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就能展现诚意和善意,体现两岸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

  海峡论坛16载,两岸民间交流持续热络,越来越多台胞,特别是青年通过海峡论坛更深入了解祖国大陆,他们有的已经来到大陆干事创业,定居生活,走向了人生的广阔天地。

  “我是台湾高雄人,祖籍是闽南,闽南是许多台湾人的原乡。”李姿莹分享了自己来到福建漳州后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2013年来到大陆参加闽南文化研习营,她就爱上了与台湾有着相似风土人情的漳州,2018年博士毕业后,她应聘到闽南师范大学担任闽南文化课程教师。

  在教学当中,李姿莹十分注重与学生一道深入研究同根同源的两岸文化。她带领学生研习闽南地方戏曲,让学生化戏妆、穿戏服、学戏腔。“我的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有的是‘泉州腔’,有的是‘厦门腔’,而我是‘台湾腔’。但我从未去纠正不同的腔调。因为,不论是什么腔调,都来自同一种文化。”李姿莹的讲述引得与会者一阵欢笑。

  李姿莹在大陆的工作生活多姿多彩。因闽南文化结缘的大陆好友,也成为她相伴一生的爱人。“大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和创新传承,总是让我备受鼓舞。未来我将结合文创、戏曲、非遗、涉台文物,继续用新媒体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李姿莹说。情到深处,李姿莹一度哽咽,她希望更多台湾年轻人来福建走一走、看一看,“来了之后,你也会爱上这里”。

  “大陆是我实现理想的沃土。我们研发的世界上最轻的人工膜肺(ECMO),在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打败所有进口产品,为亚运健儿保驾护航。”徐博翎认为来大陆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正确的决定。徐博翎介绍,她是台湾台南人,大约30年前,她的父母就往返两岸经商。“父亲的事业正好遇上大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生意蒸蒸日上,他非常庆幸当时自己到大陆创业。”徐博翎说,“父亲也一直告诉我,将来一定要到大陆发展。”

  2013年留学回国时,徐博翎毫不犹豫选择大陆,成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她深情呼吁,“两岸本是一家,希望更多台湾青年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参与两岸融合发展。在大陆创业,未来可期!”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精彩的文艺表演,表达出两岸同胞至深的骨肉亲情。

  随着由两岸学生共同组成的集美大学舞龙队带来极富民族色彩的《中国龙》表演开始,海峡论坛大会进入第二篇章。

  台湾演员陈妍希和大陆歌手张含韵携手,共同演唱歌曲《若思念便思念》;中国东方歌舞团献上的火遍海内外的《千里江山》,一舞尽显中华文化魅力;由马尾、马祖两地小学生组成的“两马”童声合唱团,唱响由《丢丢铜》《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谣组成的歌曲串烧节目《同根谣》。

  “心的彼岸有人等着你,踏浪前行看灯塔如星,千里万里也不负约定……”海峡论坛大会主题歌《我们相信》赢得现场热烈掌声。

  作为两岸最大规模的民间交流活动,本届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举办论坛大会以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0项活动。

  据介绍,本届论坛将举办职工、妇女、婚姻、基层治理等贴近百姓生活、“乡土味”十足的论坛活动,还将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600多个就业岗位。

  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截至目前,已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6份。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以“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为不变的底色,不断扩大两岸民众“朋友圈”,从寻根谒祖到经贸对接,从文化溯源到民生共议,从青春握手到畅想未来,让两岸交流之路越走越宽广。

  (本报厦门6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殷泽昊 高建进 马跃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