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000块钱,祖上三代都给你查出来!”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法治日报

“人肉搜索”就像“开盲盒”,当二者这样类比,你是否会感到不寒而栗?

最近,“开盒挂人”再次引发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开盒挂人”相较于“人肉搜索”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等待被“开盒”者的,不仅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征信报告等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还有无休止的言语威胁、攻击谩骂,甚至是线下骚扰。

每一个你,都可能成为“开盒挂人”的受害者。有的“开盒”者只是单纯为了宣泄情绪,把曝光别人隐私当成释放压力或者取乐的手段;有的则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粉丝。更可怕的是,有人已把“开盒”变成了一门生意,提供专门的“开盒”服务谋取利益。“80块钱,帮你查手机号”“1000块钱左右,祖上三代都有能力查出来”……这也是其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

隐藏在网络空间中肆意泄露他人隐私、出口伤人的人,践踏的是现实社会中的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和精神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有人因被“开盒”而陷入抑郁、服药自杀。不仅如此,不少未成年人逐渐成为“开盒挂人”的施暴者、发起者,被戾气裹挟的孩子,冲动又无视法律,选择对谁开盒也很随意。

从“人肉搜索”到“开盒挂人”,这一类网暴恶行,不仅涉及民事侵权责任,如果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危害后果,则可能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2023年9月,“两高一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开盒挂人”不是网络空间的正确打开方式,个人信息保护仅凭一方之力也远远不够。面对隐藏在“开盒”背后的网络黑产,有关部门应以更加有效的制度和技术手段,从源头上防范、在后果上严惩;相关平台要加大审核力度、完善管理体系,铲除滋长“开盒挂人”的网络土壤;网民个人也要提高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意识,同时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网络素养,消解网络戾气,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呵护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整治“人肉搜索”“开盒挂人”等网暴乱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将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违规情形记入用户信用记录,从重处罚利用网暴事件蹭炒热度、引流。

铲除毒瘤,网络暴力的“盒”武器不能再打开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