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奔赴“生命之约”,江大“00后”小伙努力增重1公斤

扬眼

关注

转自:紫牛新闻

6月14日,在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病房,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在上演。

江苏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蒋文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陌生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为学校第3例、镇江市第122例、江苏省第1393例、全国第177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壮行

和同学在一起

激动、紧张、等待中,努力增重1公斤

“今年3月22日,一个来自湖北江汉的电话打给了我,她用一股熟悉的家乡话告诉我,我匹配上了一个白血病患者,问我愿不愿意捐献。”蒋文昭第一时间表示“非常乐意”,并告知对方自己在镇江上学,相关信息还要转到江苏来。

因为身边有两位好友接到过初配成功的电话,但由于非血缘关系的供需者之间配型相合率极低,二人均未能成功捐献。蒋文昭认为自己也许会像他们一样,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和同学。

“没想到,4月中旬,江苏省骨髓库和镇江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接连给我打了电话,再次燃起了我的希望。”蒋文昭明确捐献意愿后,很快收到了进行高分辨配型和体检的通知。

第一次体检结果出来后,蒋文昭有点心律不齐,体重也较轻(对方75kg,他只有54kg)。“最难的是增重,我胃口不大,一顿饭吃不下那么多。”蒋文昭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合理增加饭量和运动量,调理好身体。如今,虽然体重只增加了1公斤,但其间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已经是“一言难尽”!

捐献成功

荣誉证书

在等待第二次体检的过程中,蒋文昭告诉家人自己要捐献的事,“我姐听到后以为是捐献骨髓,很不同意,后来我和她讲了一小时,她也去网上了解过后才同意。我爸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做一些见义勇为的事,还挺高兴的”。

在体检全部合格后,学校和镇江市红十字会为蒋文昭举办了捐献欢送会。根据安排,蒋文昭原定6月2日开始做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就在出发前2天,蒋文昭接到通知,因患者身体原因,暂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间不确定。

“当时是早上,一起床就看到这个消息,感觉特别遗憾。”得知暂缓捐献,蒋文昭反而有点紧张和害怕,只能耐心等待捐献通知,继续保持好身体状态,希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

5个半小时,捐出2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直到6月5日,蒋文昭终于等到了继续捐献的通知。6月9日,蒋文昭前往南京明基医院,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最后的准备。在医院注射5天动员剂,早晚两次打针,蒋文昭感到骨痛、肌肉酸痛等不适,“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现象,为了能救助病人,我可以克服”。

14日7点30分至13点,经过细胞分离机5个半小时的采集,蒋文昭顺利捐出2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病房里,药学院的老师为蒋文昭送上祝福鲜花,镇江市红十字会授予他“博爱勋章”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表达对他的敬意。蒋文昭还收到了患者家属委托志愿者带来的感谢信,感谢他拯救生命,为一个家庭带来重生的机会。

3个月的捐献历程,从初筛到高分辨的确认,从体检到暂缓捐献,再到造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只为给一位陌生人送去生的希望。一路走来,蒋文昭感慨:“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感谢学校的关心和志愿者的悉心照顾,希望患者战胜病魔,今后会有一个陌生人跟我流着相同的‘血’。”

患者感谢信

阳光的“00后”蒋文昭

热血“00后”,为社会传递温暖的力量

2019年,初进大学的蒋文昭参加了所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联合举办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采样活动,他捐献了14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谈及加入中华骨髓库,蒋文昭说:“虽然匹配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匹配不上,但这样的举动很有意义。”

“00后”的蒋文昭是一名中共党员,生活中的他是一位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他平时热心公益,基本上每6个月捐献一次全血,已累计捐献全血2300毫升。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行列中,为患者送去关爱和生的希望,也为全社会传递温暖的力量。”蒋文昭信心满满地说。

通讯员 单毅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盛媛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