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产数据库第一股暴涨200%

行研资本

关注

作者 I 杨继云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A股迎来久违的一幕——

今日(6月12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达梦数据”)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此次IPO,达梦数据发行价86.96元/股,开盘大涨超200%,市值一度超过210亿元。

敲钟现场,达梦数据80岁高龄的创始人冯裕才现身,这位华中科技大学老教授耕耘40余年,创建国内首个数据库公司,解决了数据库“国产化”这一由来已久的难题,参与了国产数据库的漫漫崛起历程。

公司身后,除了一众央企和国有资本——包括中国软件、中国电子、中网投、华中科大等之外,再次见到丰年资本的身影。2019年,丰年资本正式投资达梦数据,如今收获数十倍回报,堪称国产硬科技又一典型投资案例。

犹记得去年底,丰年资本所控股的大连达利凯普成功登陆A股,轰动一时。短短半年,达梦数据又迎来了IPO。两个备受关注的IPO背后,丰年资本都是重要股东,令人印象深刻。

80岁华科教授

缔造国产数据第一个IPO

一位老教授产业报国的故事次第展开。

1944年出生于江苏的冯裕才,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也就是日后的国防科技大学。毕业之后,年轻的冯裕才成为一名技术员。工作两年后,他选择来到国防科技大学进修,并最终留校任教,开启了教书育人之路。

辗转间,冯裕才在1976年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从计算机系助教做起,先后成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直至2011年3月从华科退休。冯裕才在华科一干就是35年,达梦数据库也正是在这所高校诞生。

而创业的念头始于一次刻骨铭心的遭遇。那是1978年,武钢斥巨资从日本引进一套无人值守管理系统,但当日本工程师完成项目施工后,却就地销毁所有项目资料。当时在现场的冯裕才至今忘不了那一幕,“一定要研发出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能仰人鼻息。”

为此,冯裕才投身长达数十年的探索。1982年,冯裕才开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并成立自己的研发小组。数年后,他们终于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RDS”。

1992年是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冯裕才带领课题组,拿下国家部委一个400万元预算的数据库项目,华科也决定将其团队升格为研究所。于是,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寓意着“达成梦想的需要”。

很快,达梦第二代产品“DM2”问世。彼时华中电力集团财务公司在招标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达梦研究院成功赢得了这次竞标,然而产品落地后却屡出问题。当时有人提议,先用外国较为成熟的数据库代码,替换DM2进行开发。但冯裕才坚决否定,他认为此时恰恰是打磨DM2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早一天做出真正能投入市场的国产数据库。

自此,达梦迈出了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步。2000年11月,武汉华工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第一个数据库公司,同时第三代产品“DM3”诞生。冯裕才一直强调:“达梦数据核心源代码100%全自主研发,不依赖开源数据库。”

此后历经20年的发展,冯裕才带领研发团队一次次攻关。时至今日,达梦数据库拥有全部源代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原创率达99.9%。目前在白鹤滩水电站、中老铁路等重要项目,以及电信、银行、党政机关、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等多个重要场景,都能看到达梦数据的出现。

国产基础软件创业是一趟寂寞的征途。从武汉出发,顺长江东行,80岁的冯裕才终于走到了敲钟现场。

精彩一战

他们账面回报数十倍

透过达梦数据,丰年资本的身影再次浮现。

说起来,创业初期的达梦数据几经艰难险阻,融资屡屡不顺。最难时,冯裕才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甚至在面对美国公司发来的收购要约和丰厚的资金时,他依旧不为所动,坚持自主研发和纯粹的国产化。

而在2019年,沿着国产数据库发展脉络,在这个日渐进入深水区但相对冷门的领域中,丰年资本找到了达梦数据,并很快进行了投资。

当时,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判断,“数据库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部件,是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前提。对于整个大数据行业来说,上层应用再加密都没有太多意义,从底层的基础软硬件上保证行业信息安全才是关键。只有自主研发,拥有强大的底层基础软硬件才是数据生态的根本基石。”

而达梦,恰恰就是这个领域中自主研发的代表企业,不仅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还拥有众多的应用案例。

对于丰年资本的出手,达梦数据总经理皮宇曾这样评价:“丰年资本是达梦数据过往接触到的极具有产业思维的机构投资人,懂产业,为产业做事情。”如今5年过去,这笔投资即将收获近30倍的回报

除了丰年,达梦数据还集结了众多“国家队”——包括中国软件、中电天津、中网投、武汉市科委等一众国资投资机构。

公司的底色也显现出来。招股书显示,2023年达梦数据营业收入为7.94亿,归母净利润分别2.96亿元。换言之,达梦数据库一年赚了近3亿。2024年第一季度,达梦数据营收1.66亿,同比增长26.79%,净利润5565万元,同比增长65.86%。

技术上的突破,是过去20年间达梦数据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之前,国内数据库市场一直被海外巨头垄断,Oracle、IBM和Microsoft等占据6成市场份额,而达梦数据靠原始创新完成了共享存储集群技术0的突破,率先推出了商用化国产共享存储集群软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曾经占据中国一半市场的Oracle的“市场护城河”,正被以达梦数据为代表的国内数据库企业攻陷。放眼整个信创产业,数据库、操作系统、CPU和办公软件是公认的“四大件”。在办公软件端,目前已经上市的金山办公市值达到1200亿;在CPU方面,海光信息市值超过1600亿,前景巨大。而达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库的第一股和龙头企业,此番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中国科技崛起:

需要什么样的投资人?

达梦数据的上市,再一次给近期略显沉闷的国内创投行业掷下阵阵涟漪。

创投圈依旧印象深刻:2023年12月29日,达利凯普正式在A股上市,开盘大涨200%,盘中市值一度达到120亿元。那是极少数由投资机构控股、并能实现A股IPO的企业——背后的控股股东,正是丰年资本,持股比例高达47.26%。

早在2017年,丰年资本就对达利凯普进行了控股投资,多年来通过一系列深度赋能,使这家昔日传统东北公司崛起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五的龙头企业,并成功在A股IPO。

这得益于丰年资本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深耕硬科技领域,投资细分行业龙头,适度重仓。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曾对投资界如此比喻,在细分赛道中挑出“好树苗”,通过赋能快速陪跑企业发展直至壮大。

随着达利凯普、达梦数据接连敲开A股的大门,丰年资本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舞台中央,成为国内在科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机构之一。同时,由丰年资本投资的矽电股份、佳宏股份、胜科纳米、强一半导体等一系列优质公司都在IPO的道路上,丰年也将迎来持续的收获期。

作为一家投资机构,既能通过亲自经营、深度赋能,将一家几千万收入的企业做成一家利润过亿的A股上市公司;也可以精准抓住细分赛道的龙头,投别人所不投,洞察高增长的机会,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半年两个极具意义的IPO,产业投资的深度赋能、财务投资的预期回报似乎在这一刻完美融合。

其实从2016年起,丰年资本开始深入研究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将“通过管理提升助推中国科技企业形成世界级的竞争力”作为自身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使命。以此为起点,他们逐步组建了专业的管理赋能团队丰年经营管理中心(HMSC)——一支深入企业管理一线的特种部队,并逐步积累形成一套适合中国成长期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以此帮助科技企业解决各种管理难题,成功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

“以往绝大多数投资机构都更倾向于财务投资,哪怕是很多CVC也更多是简单的导入一些订单,赚取投资收益。对企业和产业的助推,都还主要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而相比单一企业对单一产品和技术的精专,优秀的投资机构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对经营管理和商业等企业通识性问题的深度理解和强大解决能力。”

赵丰多次强调,投资机构应该下更多的苦功夫打磨相关的核心能力,并将其有效输出给需要的企业,从而推动优秀的科技企业更快更好的成长,加速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放在今天,就是要找好定位,练好内功,在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陪企业走过最初最难的路,助推科技发展,这正是中国创投行业需要扮演的角色。科技崛起的时代,中国一定会诞生一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它们的身后也会崛起一批重仓中国、重仓科技的投资机构。

这一幕正在渐渐成为现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