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仁济医院:科研创新 点燃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新民晚报新民网

关注

2024年尚未过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就有多个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刊:吕良敬教授团队的病例报告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沈南教授和中-澳个体化免疫学联合研究中心卡罗拉·维努埃萨教授团队在《科学》发表论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深刻见解。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将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更是科研创新的策源地。2017年至今,仁济医院不断深化科技创新,结出了诸多硕果:医院科研项目经费连续11年破亿元,国家级项目经费2017年以来累计近9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七年破百项,持续居上海医疗机构前列。医院近年来加快推进科研转型,鼓励医务人员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研究,让医学创新惠及民生,点燃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搭平台 释放科研激情

在仁济医院,医务人员投身科研的热情很高,且无不是瞄准临床关键问题。党委书记郑军华介绍,这得益于仁济医院近年来着力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体系,用好科研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三招”。医院加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力度,强化基础和临床的紧密结合,完善临床研究激励机制,围绕重大慢病、肿瘤、衰老和生殖等领域,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临床研究合作新模式。这样的措施不仅让医务人员释放出科研激情,更让仁济医院的一大批学科实现合作与创新,带动了临床焕发新活力。

从“自由生长”向定向培育转变,仁济医院加强组织布局,已成功新建了1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其中,教育部麻醉医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教育部在“十四五”期间新建的首批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在麻醉科实验室基础上发展而来,前期已是上海围术期器官支持与功能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仁济医院通过引导其从被动的“接单式”向主动谋划、主动服务转变,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需要。实验室由仁济医院麻醉科牵头交大医学院12家附属医院相关学科共同建设,为我国围术期多器官、多时间段、多领域间的交叉融合研究搭建公共平台,促进我国围术期救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做科研 瞄准重大疾病

在我国,每年有近3000名儿童因各种疾病导致终末期肝硬化,死亡率曾超过90%,唯一的出路是肝移植。中国工程院院士、仁济医院院长夏强教授团队从2006年起“白手起家”创业,开展儿童肝移植相关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突破儿童肝移植关键技术瓶颈,创建中国儿童肝移植技术标准,建成世界最大儿童肝移植中心,年完成量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5年生存率全球领先,引领我国儿童肝移植从几乎空白到世界领先,推动我国儿童肝移植5年生存率提高35%,年完成量增长22倍,跃居全球第一。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仁济医院副院长卜军教授领衔的心内科团队围绕心血管事件链开展了系统研究,首先揭示了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事件清晨高发的临床机制和关键节点,被国自然基金委作为重点项目年度成果展示,并评为“中国心血管病学基础领域2022年度十大进展”。团队还提出了褪黑素等昼夜节律激素和代谢物等新型血管和心肌保护策略。项目成果纳入3项国际指南和3项中国指南共识等行业规范。

医学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临床难题,让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惠及更多患者。仁济医院以临床型科研引领医学发展,鼓励医务人员瞄准重大疾病开展科研攻关,优质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临床资源被不断激发,有力地赋能学科建设,更让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重转化 解决临床难题

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进医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医院里的科研成果,如何努力走完最后一公里?这不仅需要跨足科研与产业,还需要精准的策略与合作。仁济医院2021年成立学科与成果转化办公室,并出台医院首个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此后于2022年成立医院成果转化委员会,并于2023年获批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

得益于这一做法,医院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成果转化动能不断释放,成果转化项目和金额逐年攀升。2022年,仁济医院与国药集团下属成员企业上海鑫合医药就”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的专利技术签署了千万级科技成果转让协议。发明人临床药学部海洋药物研究学术带头人林厚文团队,从真菌发酵物中发现了一系列新颖结构的丁烯酸内酯化合物,为开发治疗糖尿病及炎症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候选化合物。

去年,仁济医院与青岛百洋菩提生物诊断有限公司就“一种用于检测星座链球菌的试剂及临床应用”的专利技术签署了数百万科技成果转让协议。发明人消化内科学术带头人房静远团队实现了胃癌筛查与预警的新方式,为胃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与筛查策略。

近年来,仁济医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与大院大所、龙头企业联合研发平台,加强项目化合作与协同攻关,推进产学研医融合,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未来,对标上海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医院还要努力把肿瘤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子研究院、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等打造成一流前沿研究中心和创新治疗研发基地,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加速实现医学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也让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不断推动医院向高质量发展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