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声录 | 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奋力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北京西路瞭望

关注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两次亲临江苏考察,饱含着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对江苏工作的高远擘画,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江阴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奋力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光荣使命,真抓实干、争作贡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展现江阴作为、体现江阴担当。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江阴积极推进“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全力打造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数字创新港等“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加快构建“345”现代产业集群,去年规上工业产值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高端装备产业成为第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我们将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创新条件,坚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探索新路径。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焕新。抓住国家设备更新机遇,发挥现有761个省级以上智能标杆、特别是兴澄特钢这一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全市246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结、绿色化提升、品牌化建设,加快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40个,完成技改投资200亿元,新增智能标杆200个,各类星级上云企业突破800家,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业园区1个。

推动新兴产业向强攀登。全面健全“一产业、一规划、一链长、一专班、一政策、一基金”“六个一”培育框架,持续完善产业链图谱及招商指导目录,精准招引一批科技硬核、前景看好的战新产业项目,加快打造以“500强”链主企业为引领、上市企业为示范、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型”编队,“一链一策”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成为第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战新产业产值占比突破40%,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总数超340家。

推动未来产业向新而生。建立未来产业信息捕捉、跟踪评估机制,依托近两年建成的14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6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总规模50亿元的政府母基金,打造“众创空间—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孵化培育体系,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型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有序建链。到2025年,科创载体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领军人才创业企业突破1000家,1—2个未来产业产值超50亿元。

坚定不移激发改革原动力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江阴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无论是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成为“苏南模式”重要发源地,还是抢抓外向型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机遇,改革始终是江阴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2008年江阴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我们将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当好改革试点“先行军”。以国有资产清查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共建机制“三项省级试点”为总牵引,持续健全国资监督体系的“四梁八柱”,加快实施一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改革试点,努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高标准创建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确保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继续稳居全省前茅。

下好功能区建设“先手棋”。蹄疾步稳推进“4+1”全市域特色功能区建设,“一区一策”实施功能区管理机构改革,构建“功能区抓经济发展、镇街抓社会服务”扁平高效的管理架构,加快国资平台整合,持续导入优质项目,把功能区建设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机制改革的试验区、“科产城人”融合的标杆区、本质安全的引领区,促进全市域资源配置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打好工改攻坚“主动仗”。江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两年多来累计盘活腾退提升土地3.14万亩,形成产业用地超1.44万亩、超千亩地块5个,建成主题产业园7个,落地6个超百亿元产业项目,江阴“工改”经验入围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是唯一入选的县级市。接下来,江阴将继续扎实推进工改,年内再腾退盘活提升土地6800亩,其中腾出立马可用产业用地2000亩。编制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推广“产业集群+特色主题园区”发展模式,建成投用一批产业集聚度高、核心功能突出、产业承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通过久久为功的努力,将现有的200个工业园区整合调整为“20+10”的整体布局。

全力以赴提升“两高”支撑力

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磁场

江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几何中心,沪宁沿江高铁去年建成通车、锡澄轨道交通S1线今年初建成投运,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今年走出第一批毕业生,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今年9月建成招生,江阴全面进入高铁、高校双加持的“两高”时代。我们将全面推进轨道上的江阴提质增效、家门口的高校释放潜能,主动对接粤港澳、京津冀,更好融入长三角,吸引更多资源为我所用。

全面承接高铁“溢出效应”。牢牢把握高铁开通带来的战略机遇,有效承接区域间流动的人力、资本、信息等资源要素。做好“高铁+人才”文章,运营好上海(江阴)大厦等海内外10个“科创飞地”,办好一年一度的“霞客杯”创新创业城市赛,加快推进绮山湖科创谷建设,建设打造2—3个青年活动打卡地和休闲消费精品街,积极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来澄实习考察、创业就业。做好“高铁+城市”文章,加快第二过江隧道建设、第三过江通道前期准备,加快城市快速环线构建,实施江阴港水陆联运体系提升工程,打造高铁、高速、港口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南门商圈、忠义街等一批有城市烟火气的消费集聚区,持续打响“游圣、学政、军事、民乐、中医”五大文化品牌,持续聚人气、旺商气、提名气。

持续释放高校“聚变效应”。聚焦家门口的两所大学,主动对接全球高校科创资源,打造产教融合样板区、成果转化富集区。结合优势学科布局“一校一园”,支持高校与企业将科研大型仪器设备互通开放共享、共建联合实验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力争到2025年,新建高校参与的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优化“企业发榜、专家评榜、院校揭榜、政府奖榜”的“霞客之光”揭榜挂帅模式,支持高校与企业、投资基金、区域等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力争每年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支持在澄高校以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工程师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构建“基金+人才+项目”引才模式,让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江阴发展。

一着不让强化干群攻坚力

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合力

喝着长江“翻跟头水”长大的江阴人,自古就有宁折不弯、百折不挠的秉性,从来不缺勇争一流、勇立潮头的豪气。江阴将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落实决策部署、做好各项工作。

推动干部当好“领头羊”。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高质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深化转思路、转方法、转作风、提效能“三转一提”行动,办好每两周一次的领导干部“学专业、懂产业”专题夜校,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举措,持续推动各级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

推动企业家当好“压舱石”。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健全完善“双百”企业、重大产业项目挂钩联系服务工作机制,持续办好一月一主题的“问道面对面、政企直通车”等政企恳谈、对接座谈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企业家英才培养计划十项行动,充分发挥老一代企业家“传帮带”作用,推动新生代企业家快速成长。

推动群众当好“智囊团”。坚持广开言路、汇集民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政协委员议事协商作用,办好“12345”民生热线,打造全媒体集约高效的诉求反馈收集平台,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好点子、好创意用到改革发展中,把好意见、好建议落到工作实践中。

一丝不苟提升安全保障力

筑牢高质量发展新基石

近年来,江阴在全省率先实现安委办实体化运作、安全生产内设机构全覆盖。安全稳定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全力保安全、防风险、除隐患,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严抓安全生产。持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始终瞪大眼睛”的警惕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危化品、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和商场市场、宾馆民宿、餐饮娱乐等人员聚集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闭环式整治,系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严防金融风险。巩固来之不易的金融稳定向好态势,加快构建“大数据+金融”风险预警防范体系,严格落实经济形势每月分析、每季研判机制,对面上企业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全面排摸风险底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防范化解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服务本土企业出海布局,加强海外市场分析、投资环境评估、法律政策咨询,帮助出海企业有效防范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境外项目安全。

严护生态环境。以深入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为引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升“百亿百项”重点工程,有序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阴段建设保护28个重点项目,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始终保持100%,让江阴更多的滨江地区成为青山绿水、美景如画的“城市封面”。

严守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扬“四下基层”作风,深化矛盾纠纷调处三级“一站式”平台建设,深化“千名调解员入网格进万家”专项活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群众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

(许峰系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