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码项目直投、试水“CVC混改” 东方国资探路“第三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面对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设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以《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闻名商界的史蒂芬·柯维,将这一思维模式称为“第三选择(The 3rd Alternative)”。

近年来,股权投资行业绕不开的话题是募资难、退出难、行业国资化等。国资机构作为股权投资行业的绝对主力,也在行业重塑的过程中加速进化。一言以蔽之,中国PE/VC行业走向国资化,地方国资机构拥抱市场化。

在很多PE/VC投资人印象里,东方国资是苏州吴江百亿产业投资母基金的管理人、市场化PE/VC眼中“非常市场化”的国资LP。作为一家区属国有独资金融投资平台,其还运营着苏州湾创投壹号——一座汇聚了超500家金融投资机构和超2000亿元管理基金规模的基金小镇。

“苏州湾创投壹号已经成为我国业绩显著有影响力的基金集聚区,可以率先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表示,特别是在我国创投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堵点的情况下,希望东方国资提出一种思路、找到一条出路,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创业投资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在吴江走访发现,成长于此的东方国资正在探索又一个“第三选择”,通过加码项目直投、试水“CVC混改”等方式推动产融生态构建,以发挥带动拉动作用并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今年5月,62岁的赛伍技术董事长吴小平来到苏州湾的东方国资活动现场,在发言中称公司为东方国资的“长子”。

赛伍技术与东方国资团队的过往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吴小平从海外跨国公司辞职到吴江开发区创业,成为吴江开发区管委会全资创投机构东运创投的第一个投资项目。经过投资方君联资本推荐,成为东方国资的首个直投项目。

前述活动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见到东方国资副总经理范宏,他自2005年开始担任吴江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部长,曾连续多年作为总经理负责东运创投的投资工作。

与范宏的对话,让记者发现吴江招商的一个明显特色:不拘一格地引进“小”企业。这些企业中的很多,同期也得到东方国资直投基金的支持。

回看今天已经成长为细分赛道头部的诸多企业,他们的诞生地或团队前身,有日本京都的化学实验室,有堪称创业热土的深圳南山,还有身为苏北小城的淮安金湖。他们的共同点之一,是来到吴江时多数还处于创业初期。

过去的近20年中,吴江的招商团队将一颗颗新产业的种子从全国各地带回,让他们在这片创新土壤中沐浴甘霖并成长为参天大树。无论是东方创投还是东运创投,都成为很多初创企业最早的投资人之一。

究其原因,东方国资直投板块和东运创投最初资金有限,不足以支撑撒网式投资。于是他们另辟蹊径,根据吴江当时的产业基础进行精准配置。

“我们这里没有谁是服务者,谁是被服务者的说法。大家都是在产业里同行。”东方国资直投业务负责人范旭告诉记者,团队从初创期陪伴企业,在创始团队遇到困难时全力帮忙。对他们来说,“更有意义的是找到未来的链主企业,用最大的精力加速他们的成长,共同在这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2009年创业板开闸后,国内PE/VC行业的宠儿是Pre-IPO项目。即使干火药充足一线美元基金管理人,能长期坚持早期科技项目投资的也屈指可数。

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国资机构去投资天使轮项目,团队的压力可想而知。

翻看吴江新产业巨头们的过往,迈为股份和赛伍技术分别历经8年、12年的孵化才上市,近岸蛋白的孵化周期更是长达13年。范宏回忆,“直到迈为敲钟那一刻,那颗如履薄冰的心才算放下来。”

随着迈为股份的上市钟声响起,最初以1000万元初始投资获得的股权,增值成为市值10亿元的公司股票。对迈为的投资创造了超出整只基金规模数倍的回报,东方国资和东运创投投早投小的选择也得到证明。

本次走访调研期间,正值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谈到对耐心资本的理解,范宏告诉记者,“对东方国资而言,耐心资本就是发现、陪伴与同行。”

起初被动的量力而为带来丰硕成果,投早、投小、投创新也融入了东方创投的基因。截至当前,东方国资旗下东方创投的管理资本量约15亿元,累计投资了70家初创企业,超八成的投资围绕种子和天使轮展开。

东方国资的生态企业中,赛伍应用、迈为股份、固德电材、科润新材料等直接带动了吴江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崛起,英诺赛科、卓远半导体正在奏响吴江半导体产业新乐章。

进入2022年后,东方国资旗下直投板块开始加速市场化,设立了五只准市场化基金,投资重点包括新能源、冷链物流、半导体、大健康产业以及本地Pre-IPO项目。今年5月,该业务板块正式以“东方创投”的新品牌亮相,市场化基金东方乘风进入募资阶段。

与产业背景PE/VC机构合作,是东方国资母基金业务历来的特色。

2015年,东方国资与中芯聚源等联合组建基金,投出芯海科技、拓荆科技等代表项目;从2021年开始,团队参股设立昆桥二期集成电路基金等多只产业基金,有力带动了吴江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的形成。

2023年以来,东方国资将围绕优势产业精准布局的打法进行复用,加快与明志科技永鼎股份、赛伍技术、博众精工等“链主”企业合作,推动多个领域的资源要素实现链式集聚,赋能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截至当前,东方国资旗下有14只母基金,母基金规模达到366.5亿元,累计投资项目接近800个,形成了全面覆盖科技、消费、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的项目资源网络。

记者了解到,进入2024年后,东方国资母基金板块还在推进更多创新进程,如与产业背景CVC机构的紧密合作。

东方国资母基金业务负责人宋中华告诉记者,东方国资正在推进与CVC背景市场化PE/VC投资团队的混改式合作,即东方国资持有重要少数股权并作为新机构发设基金的基石投资人,合资管理公司的多数股权仍由CVC背景市场化团队持有。

在S基金领域,东方国资不仅为上海科创基金、尚合资本等发起的S基金出资,还在讨论面向国资份额交易设立独立S基金,以进一步推进作为国资平台和更多国资基金的联动。

当前市场广泛讨论的“耐心资本”,泛指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且对资本回报有着较长期限展望的资金。部分地方国资机构拥有一定的永续资本金,加之他们担负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都更有实力也有使命成为耐心资本的排头兵。

“我们是一个国有的投资平台,风控体系和监管体系都非常严格的。”范宏表示,东方国资兼备广泛的子基金网络、理性耐心的投资心态和市场化合作的成功实践,加之与本地优秀企业的合作,“取得优秀投资回报是自然而然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