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受投行业务拖累 头部券商年终奖大幅“缩水”

经济观察报

关注

导读

壹  ||两位在中信证券不同区域工作的投行人士表示,他们目前还没有收到年终奖,只能根据市场传言推断,年终奖可能会大幅缩减。

贰  ||在投行业务收入下滑之下,投行人士的项目奖金锐减、可以签字的项目寥寥,绩效考核情况被打“低分”或许将成常态。

叁  ||  除了向内操刀外,面对行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券商应该如何缓解一级、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未来的增长空间又在何方?

伴随着投行等业务的锐减,国内头部券商的员工发现,他们的年终奖金大幅缩减。

近日,经济观察网获悉,中金公司(601995.SH)陆续向公司员工公布了2023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并根据考核结果向员工发放了年终奖金。

多位中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他们普遍感觉到,被评为低等级绩效的员工比例增多,导致员工到手的年终奖普遍大幅减少,个别员工甚至被“劝退”。

经济观察网就年终奖发放等情况,向中金公司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金融从业者的薪资水平,在业内时常掀起讨论热潮,其中头部券商从业人员的薪酬备受关注。

实际上,随着资本市场调整、投行业务收缩等因素的影响,券商从业人员在高月薪之余还能领取巨额年终奖的时代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降本增效、降薪裁员。

券商行业投行“金领”动辄“年薪五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幻想已然破灭。一位券商投行人士称,自己有多年投行从业经历。从一家头部券商跳槽进入另一家头部券商之后,新一轮降薪潮来袭,年龄逼近35岁“门槛”的他现在月薪不足2万元。在失业危机下,他已经开始摸索寻找新工作的经验。

“失落”的年终奖

经济观察网从业内获悉,截至6月13日,已发放2023年奖金的头部券商寥寥无几。在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三中一华”(即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中,仅有中金公司已发放2023年的年终奖。

两位在中信证券(600030.SH)不同区域工作的投行人士表示,他们目前还没有收到年终奖,只能根据市场传言推断,年终奖可能会大幅缩减。华泰证券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自己没有收到年终奖,去年发年终奖的时间是在中金公司发放年终奖后不久。

一位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门人士透露,“五一”假期前开始,公司员工被陆续告知2023年的绩效考核结果。绩效等级结果与往年相似,分为A、B、C+、C-、D五个等级。

该投资银行部门人士称,其绩效等级被判定为D。这意味着其不仅没有年终奖金,还面临着职级和基本工资被下调。

该人士被告知,D等级员工将会被下调职级,后续还可能面临进一步调岗、降薪等安排。

该人士还表示,今年4月公司对投行部门员工的月基本工资下调25%后,自己的税后月薪降至2万元。其已经做好了年终奖减少的心理准备。但没想到,2023年自己不仅没有年终奖,甚至面临失业危机。

一位前中金公司高职级员工向经济观察网透露,中金公司不仅对投行等业务部门的考核按照A、B、C、D等级进行划分,包括人力、财务等在内的职能部门也遵循上述考核机制。往年员工的绩效被评为B或C的比例较高,年终奖基本为4至8个月的月薪,以最新月薪为准。

该前中金公司高职级员工还表示,据其从部门前同事处了解,中金公司员工2023年被评为A等级的年终奖为3个月基本工资,B等级的年终奖为1个月的基本工资。

另一位中金公司非投行部门的北京地区的员工表示,该人士2023年的绩效为B,年终奖金为1个月工资。该人士很少听说身边有被评为A等级的员工,绝大部分员工的等级都是C+、C-。他认为,每个行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本就不同,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应该由市场来调节。

从行业头部的年报数据分析来看,近年人均薪酬下滑与人均创收下滑基本一致。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601066.SH)和华泰证券(601688.SH)2023年的人均创收分别为223.95万元、150.00万元、167.21万元、219.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45%、-12.79%、-14.19%、15.16%;同期的人均薪酬分别为79.73万元、69.72万元、61.82万元、62.0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6%、-11.33%、4.09%、6.25%。

投行部门成降薪重灾区

上述员工所说的“市场的调节”,即在市场波动下,券商的经纪、投资业务受到直接影响而大幅缩减,同时A股IPO速度持续放缓导致投行业务收缩,均倒逼券商进行减员调薪以降本增效。

一位投行人士称,2019年注册制试点启动以来,券商投行的股权业务线项目激增,并且审核相对宽松,过会速度很快,简而言之“项目很好做”。但今年以来很明显的变化是,因为新增项目不足且项目进程变缓,以前是六个人做一个IPO项目,现在是十几个人坐在项目现场投简历。

按照惯例,中资券商员工尤其是投行业务人士,除了基本月薪外,还有完成项目的奖金、保荐代表人的固定签字费以及基于年度绩效考核情况的年终奖金。可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的收入水平是通过奖金来提高的。

但在投行业务收入下滑之下,投行人士的项目奖金锐减、可以签字的项目寥寥,绩效考核情况被打“低分”或许将成常态。

以中金公司为例,投行业务部门在考核等级方面或许会承受很大压力。过去几年,被称为“投行贵族”的中金公司,投行业务在行业内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因此其营业收入来源依赖投行业务相对较高,投行部门员工数量庞大。

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在营收规模排名前二十的上市券商中,除其他业务外,中金公司的投行业务收入占该公司总营收比例最高,分别为21.96%、25.17%、23.35%、26.86%。

中金公司2023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下滑最明显,全年实现营收32.42亿元,同比下降40.30%。截至2023年底,中金公司的投行员工总人数为2370人,相比2022年减少了40人。

2024年以来,投行业务的持续收缩,依然是中金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中金公司业绩报告数据,2024年一季度,中金公司实现营收38.74亿元,同比下滑37.61%;其中,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4.50亿元,同比下滑25.02%,对总营收的贡献率仅为10.45%。

多位投行人士对经济观察透露,在投行业务占据重要市场地位的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都在近期对投行业务员工的薪酬进行调整,中信证券下调约20%;中金公司最高降幅为25%;中信建投则在今年初已下降约20%后再次下调。上述中信证券投行人士称,去年以来的两次降薪使其月薪合计减少了约1.5万元。

经济观察报就上述信息向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采访求证,均未获得正面回复及细节确认。

如何穿越周期?

从行业来看,券商按照市场变动调整薪酬、提升人效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5月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订《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的决定,本次修订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确要求上市证券公司努力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切实担负起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经济观察网注意到,有多家券商已经发布了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公告。方正证券为例,其在公告中特意强调,2022年以来,公司进入“新起点、新动能、新高度”的三新阶段,依托新股东强大的实力背景和全面赋能,不断优化资产负债表,降低融资成本,实现了利润增、人效升、费用减、薪酬降的良好经营局面。

谈及优化薪酬体系时,中信证券称,经统筹评估市场变化和经营实际,为进一步优化薪酬体系,近期主动调降薪资,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稳健发展的信心。中信建投表示,将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发展战略及政策指导等因素,并结合公司实际和市场客观情况进行调研,调节优化部分岗位的分配结构,形成更加合理的长、短期激励比例,以建立更加稳健的薪酬体系。

除了向内操刀外,面对行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券商应该如何缓解一级、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未来的增长空间又在何方?有业内人士认为,券商专注于投顾产品有利于安全穿越周期。

6月13日,在媒体见面会上,瑞银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曹海峰指出,新“国九条”发布后,市场过度关注其中的严监管、IPO门槛、公募的降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面,忽视了“国九条”里对行业正面引导的部分,比如支持财富管理、权益基金以及ETF的发展和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业务的发展,以及其中“在五年左右形成十家左右的优质头部机构”的表述。

曹海峰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中国证券行业2023—2030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据其团队测算,至少未来五到十年,中国财富管理业务将保持在25%以上的增长速度,资产管理业务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衍生品这些机构型业务保持约10%的增长速度。

曹海峰进一步指出,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业务、衍生品等方面比较强的头部券商能抢占未来内生性增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IPO业务的衰退可以被资管业务的增长所弥补。

因为IPO业务占收入的比重很小,仅融资代理服务可能只占整体业务的2%、3%左右,而资管业务目前占行业的10%左右,在此基础上只要能增长20%,哪怕IPO业务砍成零也可以弥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