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最新持仓曝光 机构调仓换股“有的放矢”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 本报记者 刘伟杰

近一个多月来,部分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等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公私募和外资、社保等机构的最新调仓动向曝光。有迹象显示,大消费、医药和科技等方向成为机构调仓的重点所在。

机构调仓有进有退

近日,多家公司因回购事项发布公告,一些机构的最新持仓情况浮出水面。

近日,燃气公司天壕能源公告显示,截至6月3日,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八组合持有公司1114.39万股,对比一季度,该社保组合在期间减持632.11万股,而喜世润北岳1号私募基金则以960.10万股的持股数量,首次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焦煤公司兰花科创公告显示,截至5月28日,百亿级私募盘京投资旗下的盘京闻恒2期私募基金、盘京闻恒私募基金分别持有该公司2152万股和2059万股,较一季度末合计加仓近400万股。

农用机械公司格力博受到了广发基金基金经理吴远怡的青睐。截至5月16日,他管理的广发价值核心、广发科技创新合计持股超350万股。一季度末上述基金产品尚未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与此同时,多家外资机构有积极加仓动作。

例如,橡塑机械及化工装备公司克劳斯公告显示,截至5月17日,高盛公司、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56.31万股、228.37万股公司股份,这两家机构并未出现在公司一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中。此外,截至5月9日,摩根大通证券有限公司持有宏川智慧1990.98万股,截至4月29日,高盛公司持有广博股份363.45万股,两者也均未在公司一季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现身。

某私募基金人士称,下半年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优质消费类白马股,尤其是那些平均市净率较低的公司,这些股票因其估值合理和稳定的业绩而具有吸引力。另外,尽管市场对利率政策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但顺周期行业如煤炭、有色和其他资源品,以及能源相关技术和火电品种,由于其在经济周期中的韧性,同样值得关注。

看好医药行业结构性机会

近日,医疗集约化运营服务提供商塞力医疗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6月4日,高盛公司持有108.99万股公司股份,新晋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一季度末持股140.16万股的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则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此前,国内化学制药龙头公司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5月15日,对比一季度末,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减持该股超210万股。

此外,截至5月15日,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较一季度末减持国际医学超900万股,而郑磊管理的汇添富创新医药减持国际医学近百万股。

北信瑞丰基金的基金经理庞文杰表示,今年以来全球医药行业整体表现较弱,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医药行业存在监管、立法隐患,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另一方面,美国通胀有所反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延后,对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带来了一定影响。随着一季报的发布完毕,去年基数的扰动影响逐步消退,医药行业仍会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行业在整体保持中速增长的情况下,在创新、出海、中医药等方向上存在结构性机会。

庞文杰认为,目前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轮医药创新周期的演进趋势,首先是手握大量资金并对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技术非常了解和敏感的跨国药企,已在2023年展开了大规模的创新研发领域并购;然后,伴随创新药市场逐步活跃,金融资本也开始逐步参与其中,全球医药生物投融资可以确定在2023年出现了中长期的拐点。随着美联储未来开启降息周期,这一向上趋势将继续演绎。

多家科技股遭减持

近日,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公司零点有数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6月4日,冯明远管理的信澳领先智选、信澳智远三年持有期双双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对比一季报数据,两只基金二季度至少减持了超14万股。同时,信达澳亚基金旗下的信澳核心科技、信澳先进智造分别减持零点有数153.55万股和8.93万股,但巴克莱银行却新进买入20.37万股。

截至6月4日,全国社保基金四二零组合减持了软件开发公司超图软件224.57万股,其最新持仓超600万股。此外,固态电池企业新宙邦被知名基金经理傅鹏博减仓。根据相关公告,截至5月6日,睿远成长价值持有该公司905.87万股,较一季度末的1262万股有所减持,睿远成长价值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持续减持新宙邦,目前较高峰时期已减仓超900万股。

正圆投资总经理廖茂林表示,锂电、光伏、新能源车行业具有确定的长期前景,当下时点是相关板块的左侧布局机会,确定的长期前景来源于全球低碳绿色发展的不可逆趋势,以及中长期我国确定的“碳中和”发展目标。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光伏储能行业发展都会迎来爆发期,新能源车智能化趋势带来的市占率进一步提高,光伏平价上网到光储平价上网的拐点,都将为新能源发展突破提供更多的催化因素。

在廖茂林看来,当下相关行业产能已经进入实际出清阶段,叠加近期相关部门对于供给侧竞争的重视,落后产能出清有望进一步加速。一季度部分细分龙头企业业绩已经触底,在供给侧收缩刺激下,后续几个季度将陆续进入业绩环比上升周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