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策护航民营经济“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证券日报之声

关注

本报记者 寇佳丽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如今,民营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民营经济逐步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拓展;二是在创新、品牌和国际化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整体规模仍在扩张。6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18045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总量的比重从2019年的95.5%增长为96.4%,其中,民营企业5517.7万户、个体工商户12527.3万户。

民营经济怎样才能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民营经济主体的高质量发展,要放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关键议题的大背景下讨论。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民营经济主体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核心任务也各有不同。

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个体工商户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诚信经营,把发展特色服务、生产特色商品作为关键环节,由此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民营企业里的中小企业有不少是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这部分企业发展动力足、创新‘成色’足,它们要顺应数字化趋势,强化自身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勇于踏浪‘出海’。此外,还要注重增加人才储备,提升管理水平。”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告诉记者。

“民营企业中的大型企业,不少已经是链主企业。它们实力强、业务广,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在整个产业链绩效发展中担负重任,其品牌大多已享誉海外。当前,这部分企业不仅要以科技创新持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攀升,还要凭借自身优势继续整合市场资源、引导行业向好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

从受访专家的观点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是民营经济主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为确保各类民营经济主体“根深叶茂”,政策端也在全力以赴。2023年7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2024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正在研究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

“以设立新法的方式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能在很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令人期待。”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