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嫦娥六号“捎带”欧洲仪器 国际探月合作再进一步

南宁晚报

关注

6月2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监测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动态 新华社发

    2017年8月,中国航天员与欧洲宇航员在山东烟台交流并共同训练(资料图)    2017年8月,中国航天员与欧洲宇航员在山东烟台交流并共同训练(资料图)
    嫦娥六号搭载的法国氡气探测仪(资料图)    嫦娥六号搭载的法国氡气探测仪(资料图)
    发射前的嫦娥六号整流罩上印有中国航天局以及欧空局等合作机构的标识(资料图)    发射前的嫦娥六号整流罩上印有中国航天局以及欧空局等合作机构的标识(资料图)

嫦娥六号任务提供了开放的国际合作机会,务实的国际合作是本次任务的一大特色。6月2日,嫦娥六号搭载着欧空局国际载荷,成功着陆月球。欧空局局长表示,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是了不起的成就,欧空局很感激也很自豪能够参与其中。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嫦娥六号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一同进行科学探测,这是中国外空探索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的历史性一步。让我们一同期待嫦娥六号探测器带着“蟾宫宝藏”平安回家。 

嫦娥六号落月 欧洲科学家欢呼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6月2日报道,嫦娥六号携带了多台来自欧洲的科研设备,科学家对此次任务寄予厚望。报道说,中国以“人类首次”的举措吸引着世界各国,同时也彰显了国际合作。

据报道,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轨机动后嫦娥六号顺利成功落月,对此欧洲科学家们也发出了欢呼。“这真是太令人兴奋了!我们挤在人群中,看到大家都对此次探测任务如此关注,作为参与任务的科学家,感觉棒极了。”法国天体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奥利维耶·加诺说。他参与研发的氡气探测仪随嫦娥六号探测器于5月3日在中国文昌升空,加诺以及几位同事当时在发射场附近的海滩上和众多游客一同观看了火箭升空。

加诺和他的同事们所研发的氡气探测仪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月壤以及月表挥发物的迁移情况。科学家相信,氡气的迁移情况和水蒸气相似,因此探测氡气也有助于在月表寻找水分子。

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航天合作非常密切。欧空局行星科学团队负责人詹姆斯·卡彭特说,他和同事们都很欣喜地看到中国的月球探测以及火星探测工程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向世界级。“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棒的学习过程,我们当然对参与今后的其他太阳系探测项目有着很大的兴趣。”

加诺告诉德国媒体,他们团队为嫦娥六号量身定做了氡气探测仪。当嫦娥六号降落在月球背面,氡气探测仪随即被激活,用于探测月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可能出现一次的氡粒子。为准备这次任务,法国方面克服了工期紧、中方要求高等挑战,并于规定时间完成探测器研制。在其看来,这是中法在探月工程的一次有益尝试,将大大增强双方的共同协作能力。 

全球征集遴选搭载4个国际载荷

据报道,2014年,欧空局与中国签署了《2015—2020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计划在深空探测、空间科学等领域进行合作,并在2015年就载人航天领域合作签署了协议。2019年4月,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通过对两批次国际载荷搭载项目建议的征集、遴选,最终嫦娥六号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发射场工程技术组组长胡震宇介绍,嫦娥六号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以及巴基斯坦立方星。2023年6月8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巴黎会见欧空局局长阿施巴赫、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席巴蒂斯特,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关于在嫦娥六号月球探测任务上搭载月表负离子分析仪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关于在嫦娥六号月球采样任务中开展科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明确在中方嫦娥六号任务上搭载欧方研制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进行月表原位反向散射和溅射负离子探测,开展行星科学的基础问题研究;明确了将在嫦娥六号任务中搭载法方氡气探测载荷,测量月球表面的氡气及其衰变产物,优化月球气体输运模型,进一步完善月壤物理性质认知。此外,中方向法方颁发了月球科研样品馈赠证书。 

中欧探月合作“一步一个脚印”

近年来,中国与欧洲的航天合作频传佳音,双方签署了包括《2015—2020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在内的一系列协议,合作领域涉及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对地观测、测控服务、空间碎片、教育培训等。2015年5月,中欧签署了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实施步骤协议,明确2015年至2017年为技术交流阶段,中欧双方参与对方的人员训练活动。2016年6月至7月,中国航天员叶光富赴意大利撒丁岛,参加了欧洲宇航员中心组织的洞穴训练;2017年8月,中国航天员与2名欧洲宇航员在山东烟台附近海域,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包括海上自主出舱、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等科目。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外国宇航员首次参与由中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与法国持续推进海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合作项目;中国与英国持续推进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并启动中英遥感应用合作研究;中国与德国推动两国航天企业间对话,加强两国在航天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

欧洲探测器“搭车”上天也是中欧航天合作的一部分。2018年2月发射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搭载意大利高能粒子探测器,与中方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形成互补;2019年5月发射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搭载由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而于2019年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搭载德国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和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 

中国探月的合作之门始终敞开

中国探月工程向来重视国际合作,中国探月的合作之门始终敞开。国家航天局《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指出,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是世界各国都享有的平等权利。中国已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申请,并将在后续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相关任务中面向世界公开征集合作机遇。

欧空局行星科学团队负责人卡彭特称中方早在五六年前就知会欧洲合作伙伴,嫦娥六号任务将于2024年左右实施。为此其联系了多个高校、研究所,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好在嫦娥六号的表现“让大家备受鼓舞”。

“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成绩斐然,令人印象深刻。”欧空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表示,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果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数据,“欧中航天合作潜力巨大”。

欧空局前局长扬·韦尔纳曾表示,太空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越多国家参与,就会有越多取得突破的可能,竞争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合作是加速器。伯奎斯特高度赞同这一观点,认为太空探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开展国际合作是分摊成本、共享成果的最有效途径。

综合央视、《科技日报》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