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超长期特别国债陆续发行 多地积极部署项目申报工作

证券日报之声

关注

本报记者 韩 昱

备受市场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已“启幕”,截至6月3日,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完成两期发行,共发行800亿元。

财政部5月31日发布的《关于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第一次续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显示,财政部拟第一次续发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30年期),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450亿元,将在6月7日进行招标。按照财政部此前公布的发行安排,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5月份至11月份共分22次,相对均匀地陆续发行。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陆续发行的同时,记者注意到,近期四川、上海、北京、湖南等多地也在积极部署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工作。

比如,5月24日,四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工作,会议提到“抓住并用好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重大机遇,既是四川应对当前困难挑战、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抓手,也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并明确“全力争取第一批项目获得最大支持,抓紧做好第二批项目申报工作”“继续滚动储备一批既管当前、又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为今后持续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打下坚实基础”等。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积极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加速项目建设,有利于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市场消费等。这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以特定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项目投资,从而扩大产业规模,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积极争取这部分增量资金,有利于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各地重点产业发展,促进国内经济回升向好。

此外,就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投资项目落地方面的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今年2月份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在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方面,他表示:“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展望后续相关项目建设,宋向清建议,新建项目要注意与现有项目的衔接、与当地产业发展的配套,同时也要强化对民生福祉的促进。

郭一鸣认为,相关项目加速落地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超长期特别国债应和地方债等其他资金协调使用,也可带动更多民间资本,更好推动地方建设和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