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智驾风起 赛目科技靠仿真测试蒙头挣钱

媒体滚动

关注

来源:北京商报

2014年成立,2018年开始ICV(智能互联车辆)测试业务,聚焦仿真技术的赛目科技近日再次赴港递表。根据招股书,赛目科技营收大部分来自于销售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ICV仿真测试普遍专用于测试ICV智能驾驶系统的算法及其主要零部件。以2023年1.76亿元的营收计,赛目科技是国内最大的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企业。

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级ICV销量由720万台增至1580万台,但智驾类企业普遍亏损,与赛目科技逐年增长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保持盈利且潜在市场巨大,赛目科技的发展有哪些风险?“ICV行业及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来自现有及新的市场参与者的加剧竞争。”赛目科技提醒。当下,赛目科技正尝试将应用场景扩大到无人机、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农业领域,其能否在新的赛道复制ICV领域的优势,需要时间证明。

卖产品为主

“我们主要提供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ICV数据平台及其他产品、ICV测试及相关服务、顾问及其他服务”,在招股书中,赛目科技这样介绍自己。简单来说,赛目科技主要从事ICV仿真测试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并提供相关的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多种ICV测试、验证和评价方法中,仿真测试是最常使用的主要方法,目前在中国超过90%的自动驾驶测试通过仿真测试进行。

2021—2023年,赛目科技营收分别是1.07亿元、1.45亿元、1.76亿元。按照招股书的分类,赛目科技的营收来自于产品和服务,产品包括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ICV数据平台及其他产品,服务包括ICV测试及相关服务、顾问及其他服务。其中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业务每年都向赛目科技贡献超一半的营收,2021—2023年,营收占比分别是56.9%、55.8%、57.2%。放大到产品销售所得的营收,分别是1.03亿元、1.21亿元及1.2亿元,占比总营收96.1%、82.9%、68.5%。

据介绍,ICV仿真测试平台是赛目科技支持开发定制功能以迎合客户不同需要的仿真解决方案,软件部分包括高度定制化的Sim Pro、Safety Pro软件等。产品板块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59%涨至2022年的74.2%,又小幅回落到71%。

相比之下,赛目科技来自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波动更大。2021—2023年,来自于ICV测试及相关服务、顾问及其他服务的营收分别是420.5万元、2483.1万元、5529万元,占比总营收的3.9%、17.1%、31.5%,毛利率分别是81.4%、23.7%、70.6%。

针对服务板块毛利率由2022年的23.7%上升至2023年的70.6%,赛目科技解释,主要是由于ICV测试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约5%增长至2023年的约65.8%,顾问及其他服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约52.5%上升至2023年的约82%。

跨界行不行

在解读毛利率波动时,赛目科技还提到,2022年杭州一家地方政府机构的无人机相关运输及物流顾问项目所产生的毛利率相对较低。

“我们自2021年起开始提供无人机相关服务,并开始从该业务获得收入。自2022年起,我们开始为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从事云端ICV仿真测试平台的平台建设项目并为私营界别客户提供ICV数据平台及其他产品。于2023年我们开始提供其他与OTA(通过无线网络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技术相关的产品”,赛目科技还通过招股书表示,计划扩大仿真技术的应用,发掘在其他行业的商机,并明确提及无人机相关解决方案、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农业。不过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赛目科技方面并未透露有关无人机业务的具体营收。

在与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交流时,他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仿真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在数字孪生城市领域的应用仍在发展中,智慧农业是一个新兴领域,仿真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北京商报记者补充说,“在无人机领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飞行环境、评估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在数字孪生城市领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城市环境、交通、人流等状况,为城市规划、交易管理、应急救援等提供支持”。

回到ICV领域,赛目科技的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可供客户用于测试L1至L5各级ICV智能驾驶系统的算法及相关主要零部件,ICV仿真测试及相关服务通常是由客户要求用于测试L3或以上级别ICV智能驾驶系统的算法及相关主要零部件,ICV封闭场地测试及相关服务总体上与L1至L3的ICV相关。

从ICV到其他领域,赛目科技可以复制哪些经验?对此问题赛目科技未予回复。在瑞达恒研究院经理王清霖看来,“聚焦仿真技术的企业大多会尝试更大的复用可能,挑战不在于跨界到哪个领域,而在于技术研发”。

研发投入翻番

技术研发意味着真金白银。根据招股书,赛目科技的研发开支由2021年的约2710万元增至2022年的约3880万元,并进一步增至2023年的约7640万元。目前,赛目科技的研发团队有135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71.4%。

招股书显示,在2023年前,中国约有300—400家ICV制造商,其中从事L3或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开发者不足50家。赛目科技这类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潜在直接下游客户不仅包括ICV制造商,也包括ICV行业的其他市场参与者。300—400家ICV制造商及500—600家智能驾驶技术公司组成了赛目科技的主要目标客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按营收计)由2019年的约12亿元增至2023年的约33亿元,到2030年预计将增至约279亿元。

不过赛目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国内替代方案在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市场的崛起,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展示了对国内供应商的偏爱,这些供应商提供的ICV测试相关产品及服务在技术能力、产品质量、可靠性、根据本地需求定制化、成本效率及符合本地行业标准方面与国际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相近。

谈及这类企业的竞争壁垒,王清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ICV仿真技术需要比较高的技术门槛,短期来看很难实现从0到1的企业搭建”。

赛目科技则在招股书中提醒,“ICV行业以及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可能会出现无法预见的变化,这使我们难以评估未来经营业绩及前景”“我们的经营活动付款已产生大量现金流出”“无法自相关政府部门获得更多项目可能严重影响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

自2018年起,赛目科技承接了多个政府部门的政府委托项目,并完成了协议约定的工作与服务。2021—2023年,赛目科技分别从政府部门获得收入1140万元、500万元、2680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