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有望治愈“不死的癌症”,CAR-T又立功了!

市场资讯

关注

转自:医学界

撰文 | 黄思宇

8岁多时,灿灿(化名)发现自己脸上长出红斑,皮疹在身上蔓延。再后来,她开始反复发生口腔溃疡,多处关节疼痛。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她被诊断为一种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在浙大儿院风湿免疫科治疗随访三年,灿灿的药物不断增加,几乎“弹尽粮绝”,病情却没有好转,灿灿的尿蛋白持续增加,一家人陷入了无助和焦虑。

抱着最后的希望,灿灿入组国内首个CAR-T治疗儿童SLE临床试验。治疗3个多月后,5月15日,灿灿来浙大儿院复查,她的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已完全停药2个月没有复发。

“这意味着SLE有望通过CAR-T彻底治愈。”该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浙大儿院副院长、肾脏泌尿中心主任毛建华教授告诉“医学界”,他们共计划纳入10-19例患者,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进一步评估,并且正在开展CAR-T治疗其他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试验。

8岁女孩确诊“不死的癌症”

浙大儿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卢美萍全程参与了灿灿的治疗随访。她介绍,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和多脏器的慢性自身免疫病。患者除了好发皮疹,还可能发生心、肾、肺、眼等脏器损伤和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并发症,影响患者寿命和长期生存质量。加上复发率高(接近60%),SLE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儿童的器官还在生长发育中,患上SLE后脏器损伤情况通常比成人患者更严重,难治性SLE的患者比例也比成人更高。然而,由于一些药物尚未获批儿童适应证,儿童SLE患者可用的药物比成人更少,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卢美萍说。

从确诊SLE开始,灿灿就在浙大儿院风湿免疫科治疗和随访,期间治疗药物持续增加到5种,包括糖皮质激素、多种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但病情依然反复。SLEDAI-2K评分10分以上属于难治性重症SLE,灿灿的评分已达到12分。今年2月,灿灿皮疹再次增多,检查结果显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2000毫克,一家人非常焦虑。

根据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的数据,我国84.13%的SLE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用于维持治疗的激素剂量偏大,不良反应也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多。卢美萍介绍,使用激素对儿童SLE患者造成的影响更大,可能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孩子身材矮小。即使病情控制后停用激素,也可能因为已经错过生长期而无法长高。

“虽然这几年贝利尤单抗等生物制剂的出现改善了SLE患儿的预后,但还有许多难治性SLE患儿无法控制病情。一些孩子治了很多年,一直都是班里最矮的那一个。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摆脱激素,更重要的是,不希望孩子终身服药。”卢美萍说。

卢美萍介绍,持续终身的治疗、复查等,对SLE患者的求学、就业、家庭生活等都可能造成影响。《中华内科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一项SLE患者的调查显示,65.61%的SLE患者在患病后工作效率降低,患病后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复查、开药以及住院治疗等,导致其无法从事之前的工作。一项香港地区SLE患者的调查发现,即使在疾病缓解10年后,仍有37%的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后果而丧失了工作能力。

有望治愈SLE

今年年初,毛建华教授在浙大儿院启动了国内首个CAR-T治疗儿童SLE患者的临床试验项目。他告诉“医学界”,SLE目前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症状可能伴随一生,多数患者需要终身用药。

“如果是难治性的SLE,患者病情反反复复,每一次复发都会对脏器造成新的损伤,也意味着患者预后变差,用药时间可能延长,实现停药的难度更大。”毛建华教授介绍,这也是他们在浙大儿院开展这项临床试验的初衷,希望更多儿童SLE患者实现早期治愈,减少病情迁延至成年的情况发生。

从风湿免疫科得知灿灿的情况后,毛建华教授询问灿灿和她的家长是否愿意入组临床试验。灿灿的家长表示,愿意入组看看疗效。

2月8日,灿灿经严格评估后入组。2月22日接受细胞采集。3月12日,经CAR-T处理后的细胞回输到灿灿体内。3月27日,灿灿顺利出院。120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由医院科研经费和相关企业承担,入组患儿家庭仅需支付CAR-T治疗外的常规医疗费用。

卢美萍主任介绍,灿灿第一个月随访就看到了明显疗效,尿蛋白下降,皮疹几乎全部消失。但第2个月随访时,灿灿的皮疹又有复发趋势。幸运的是,最近一次复查显示,灿灿的皮疹几乎全部消退,仅左侧脸颊留有轻微皮疹;尿蛋白已完全转阴;SLEDAI-2K评分不到2分,已经属于轻症。

接受CAR-T回输后,灿灿就开始在浙大儿院多学科团队指导下逐渐减药,最终停用全部5种药物,目前已完全停药2个多月。

“灿灿是国内首位接受CAR-T治疗的儿童SLE患者。她的治疗效果表明,SLE有望通过CAR-T完全治愈。”毛建华教授表示,目前第2、3例患者也已完成CAR-T细胞回输,将于近期来院复查,第4、5、6例患者即将入组。此外,还有来自北京、山东、河南、广东等地的患者正在等待入组。该临床试验共计划纳入10-19例患者,从而对疗效、安全性等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

不过,毛建华教授强调,即使未来能够通过CAR-T帮助SLE患者长期稳定病情,患者仍需要定期随访,以便观察疗效,并在可能出现复发时及时干预。

国内外均已开展尝试

毛建华教授介绍,CAR-T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治疗时,先提取患者体内的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改造,之后让经过改造的T细胞搭载特殊分子(CAR),使其能够识别并消灭特定的靶细胞。目前,CAR-T治疗的靶点主要有CD19、CD20、BCMA、HER2、VEGF等。

“靶向CD19是目前最常用的CAR-T技术路线,它能够识别和消灭致病B细胞。SLE的核心发病机制正是B细胞异常,因此我们选择了靶向CD19的技术路线。”毛建华教授告诉“医学界”。

在此之前,中山市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都曾进行CAR-T治疗SLE的尝试。2022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宣布,利用CAR-T技术成功治愈一名单纯性、难治性SLE患者,属于国内首个成功案例。该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何善智公开介绍,这名患者经过7次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接受CAR-T治疗后,患者在没有任何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支持的情况下,相关指标回归正常,身体机能逐渐恢复。

2023年5月,武汉协和医院宣布,成功运用CAR-T治疗一名SLE患者。这名21岁的患者饱受SLE折磨近11年,激素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和生物治疗的效果都差强人意。完成CAR-T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各项重要指标降至正常范围内,面部和手部红斑、红肿发紫、脱发、口腔溃疡等症状均明显改善。

国外科学家更早以前就开始进行类似探索。2021年8月5日,德国科学家Georg Schett团队在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全球首位接受CAR-T治疗的SLE患者情况。论文称,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快速缓解,自身抗体水平在5周内从>5000U/mL迅速下降至4U/mL(阴性),尿蛋白下降,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从基线时的16分下降至0分,未发生CAR-T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此后,Georg Schett等人再次将CAR-T用于5例重度SLE年轻患者的治疗。2022年9月,他们在《自然-医学》上发文称,这5名患者实现了至少8个月的缓解。

“尽管CAR-T细胞疗法的价格昂贵,但对于狼疮这一发生于相对年轻人群且致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CAR-T细胞疗法带来了持久缓解的可能性,因此可能符合成本效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评论写道。

上述2021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还称,鉴于B细胞在各种严重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靶向B细胞抗原的CAR-T细胞疗法可能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今年2月,Georg Schett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再次发表论文称,同款CAR-T对治疗重度SLE、特发性炎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3种自身免疫病均安全且有效。

毛建华教授告诉“医学界”,浙大儿院正在开展CAR-T用于儿童皮肌炎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未来还计划探索CAR-T用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疾病治疗的可能性。这些疾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目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长期治疗导致的副作用较大。

“目前CAR-T技术主要还是用于肿瘤治疗,对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关注度比较低。希望随着研究的推进,未来有更多治疗自身免疫病的CAR-T疗法问世。”毛建华教授说。

参考文献

[1]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107725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017-5

[3]https://www.jwatch.org/na55524/2022/11/17/car-t-cell-immunotherapy-reversed-refractory-lupus

[4]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8917

[5]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来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年年度报告-中华内科杂志

来源:医学界

责编:黄思宇

编辑:赵   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