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FOODBOWL超级碗高松:先做“更健康的麦当劳”,对我们来说不是坏事
来源:亚布力企业家论坛
前言
2016年前后,资本瞄准被“身材焦虑”支配的年轻人,纷纷下注轻食赛道,轻食迎来备受瞩目的高光时刻。但近年来,国内轻食市场逐渐暴露出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壁垒弱等问题,不少轻食品牌黯然退场。
行业迎来大洗牌,创立于2015年的轻食品牌FOODBOWL超级碗却实现了有效增长。正值FOODBOWL超级碗(以下简称“超级碗”)品牌创立九周年之际,品牌创始人高松在接受《对话亚布力》栏目专访时表示,对餐饮保持敬畏和把用户时时放在心上,是超级碗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的主要原因。他强调,只有真正活在用户场景里,敏捷地抓住用户需求并快速满足,企业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高松指出,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轻食的第一印象就是“健康但难吃”,甚至觉得“轻食=沙拉=冷食=不好吃”,这是一种认知偏见。轻食代表的是一种更加多元的健康饮食方式。
超级碗以轻食起家,致力于做出“更好吃的健康餐”,被用户称为“更健康的麦当劳”。但这个给它带来关注度的称谓,未来是否会影响“超级碗”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或许是高松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高松 FOODBOWL超级碗创始人
以下为访谈内容:
亚布力论坛:用户对于“轻食”的认知存在分歧点,认为轻食就是沙拉、冷食的用户不在少数。这和你定义的“轻食”概念似乎不太一样。
高松:在中国市场上,用户对“轻食”的认知确实存在偏差。我认真思索了其中的原因,可能由于早期的行业创业者都在干“沙拉”这件事,导致用户给“轻食”这个品类,烙上了“沙拉”这一单品的印记。现在不少用户都觉得,轻食=沙拉=冷食=不好吃。这些等号不符合事实,所谓轻食,其实是一种饮食方式,而非某一种单品。
百度对轻食的定义是:“轻食”是一种偏地中海风味、轻烹饪的饮食方式。它不是指某种特定的食物,而是指餐饮的一种形态。
我们尝试把不同的单品进行有机融合,先推出热乎乎、好吃又健康的新的大单品,以刷新大众对“沙拉=轻食”的错误认知,用行动更好地呈现何谓 “轻食”。比如,2023年,我们就推出了很受欢迎的 “蜜汁鸡腿肉”。就是希望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消除认知偏见。
亚布力论坛:市场有一种讨论说,“轻食店十店九输”。这是一种认知偏见么?
高松:问题要放到整个餐饮行业来看,答案才更加客观。餐饮行业本身的自然淘汰率很高;再加上“轻食”在中国属于新品类,“大健康”也是个近两年才热起来的新需求。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前车之鉴”可供学习,该踩的坑都得踩一遍。
此外,在中国做“健康”和做“轻食”是两种不同的路径。有些人认为,沙拉这个品类在国外被验证过,在国内应该也能走得通,但中国用户很“挑剔”,他们吃过太多好吃的食物,很难接受沙拉这样的冷食。只有做出好吃的热食,才能吸引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这一点很容易被有些轻食品牌所忽略。
超级碗做产品时,设立了三个标准:首先得是热轻食,满足“中国胃”,中国人对热乎乎的食品有天然偏好;二是保留中式口味,比如多尝试热、辣、脆等中式食材的做法;三是保持新鲜,为了让大家吃到最新鲜的蔬菜,超级碗通常都是选用当季食材来上新。
总的来说,轻食品类还比较新,需要市场给予包容度,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开创者拓宽发展路径,进一步丰富“轻食”的内涵。
亚布力论坛:在大众普遍的印象里,健康的餐品不好吃,好吃的餐品不健康。超级碗在设计菜单时,如何兼顾“健康且美味”?
高松:在保持做“健康餐”初衷的基础上,如何将产品做得更好吃?我们有一套“五步上新”的测试流程。
以其中一步为例,为定向寻找核心用户,让他们对超级碗的产品、品牌等方面及时提出真知灼见,我们组建了试吃群。只要一有产品上新,我们就会在群里发布招募“试吃官”的信息,招募成功后,新品会闪送到家,试吃官吃完立马填好问卷,及时反馈看法。在确保财务可行性、供应链可行性和运营可行性的基础上,测试的规模还会一轮轮扩大,整个测试流程不断迭代,从小规模到中等规模再到更大规模,直至最终实现真正的产品上新。
为了让“五步上新”变得更科学,我们还专门成立了用户调研组。比如,当用户吃完新品之后,如何确保我们得到的是真实反馈?你问用户:“新品好不好吃?”大多数用户对于没花钱的东西,一般都会说“好吃。”所以通过怎样的问卷设计、流程设计才能深挖出用户内心深处对产品的真实想法,就显得格外重要。超级碗产品的上新流程设计非常严苛,以确保获得及时且真实的用户反馈,进而更好地让产品在传递健康的基础上,还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亚布力论坛:近年来,不少轻食品牌大量退场,而超级碗却实现了有效增长。你们的生存秘诀是什么?
高松:我们可能做对了两件事:
第一,始终对餐饮保持敬畏。超级碗在发展早期没有急着拿融资,也没有立马快速扩店,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沉下来,一点点地把产品和单店模型等基础工作做扎实。
第二,把用户时时放在心上,了解并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用户的需求“日新月异”,怎样敏捷地抓住用户需求并快速满足,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能力。餐饮这行直接面对用户,及时掌握用户反馈并不断迭代,企业就会获得更多机会。我们有一套如何践行创新的公式:
创新 =(灵光一现+过往认知的重新组合)*反馈质量*测试速度
创业者除了将过往的认知重新组合、抓住灵感之外,用户的反馈质量和企业的测试速度,也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只有设计出更好的反馈机制,才能将这种正面效果放大。我们花费大量精力去创新,就是为了让用户感受到,超级碗始终关注并致力于及时满足用户需求。
去年互联网有个观点叫“刺激需求”,一般来说,消费者要真的有需求,还需要被刺激么?所谓的刺激需求,本质想表达的还是用户内心深处“未被满足且自身也表达不出来的”那类需求,是“他觉得马车慢但不知道汽车是什么”的需求。所以,要深入用户的场景里,看到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将其深层次的需求挖出来,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完善产品。
我期待超级碗未来5年内能做到2000-3000家店,也可能会通过新品牌去拓宽市场。但无论通过哪种方式,打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快餐品牌,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
亚布力论坛:当下来看,你认为扩张更重要,还是打好基本功更重要?
高松:两者都很重要,打基础和扩张,我们同步在做。创业就是在高速上修轮胎,车得往前开,轮胎该修还得修。不能为了把车修好就停下来不前进了。
亚布力论坛:在扩张过程中,不同的门店、不同的管理人员、不同的服务,都会影响用户对超级碗的评判。怎么应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高松:做好服务和产品的一致性的确很重要,但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店员越来越多,偏差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保持一致性的难度就越高。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一方面,让数字化多参与决策,降低门店人员做决策的频率。遵循“让越少的决定由‘人’做,更多的决定由‘系统’做”的逻辑。比如,在门店安装可控的摄像头自动提示,以更好地规范员工行为等。另一方面,增加巡店频率,进一步做好管理纠偏。
就“一致性”问题,2023年我们已成立了专项行动加以改善,但由于问题涉及到门店、产品、流程等多个复杂环节,彻底解决还需要时间。以服务的一致性为例,门店伙伴也不是机器,是人就会有情感情绪,有时可能看到某位顾客态度好,情不自禁地给他多打一些菜也可以理解。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决定以柔性的方式推动产品和服务一致性目标尽快实现。
亚布力论坛:你说过,超级碗已经让不少北京用户认可你们是 “更健康的麦当劳”,但这句话最后的中心语还是麦当劳,而不是超级碗自己。你介意在超级碗这个品牌上叠加“麦当劳”的标签么?
高松: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超级碗在刚成立的前四五年都没有品牌部,当时想集中精力做好门店的产品、效率、服务和用户体验。
到了2020年,我们才重新思考“品牌”是什么,品牌力的内核是什么。没有品牌,不代表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认知和定位,我们只是主动对外表达得少。2020年之后,我们决定主动对外表达,但又面临两难选择:
究竟是“让更多人喜爱我们”,还是“让喜爱我们的人更喜爱我们”?最终我们选择了后者。超级碗不能让喜爱我们的用户失望,要让他们对我们越来越爱。这就是我们源源不断地上新产品、改善用户体验的原因所在。
亚布力论坛:你怎么看待构建自身品牌这件事?
高松:构建“品牌”这件事,我们还在探索中。现阶段被贴上Chipotle或者麦当劳的标签,对于超级碗来说,我觉得不是件坏事。最近我新学习到一句话: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亚布力论坛:这句话没错,不过也有创业者认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不确定性增加,“率先模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要多探索从0到1才会有更多机会。你认为 “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这种逻辑,在当下的市场还有效吗?
高松:可能从0到1的创新,在表达上显得更酷,但没必要过分强调。所谓的从0到1,也是建立在过往认知上去做创新。比如,牛顿力学也是一种过往的认知,我们也是在这种认知基础上才能去做叠加的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强调完全的从0到1,反而是一种拧巴或者矫情。
我们看到,健康餐饮是餐饮行业里为数不多的一个增量市场,行业创业者基于前人已有的创新去做更多创新,市场也在不断变大。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健康和美味并不互为割裂,健康餐也可以做得很好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大需求变化。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