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期货期权品种持续扩容 覆盖农业、金融等多领域

证券日报之声

关注
听新闻

本报记者 王 宁

近日,中国证监会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红枣期权、玻璃期权注册。

多位受访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两个期权品种的推出,将为相关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提供更加匹配的工具,进一步丰富交易策略。同时,从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及期权运行来看,未来还需加快更多品种供给。

品种总量将达133个

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数量累计已达131个,覆盖农业、金属、金融等多个领域。随着玻璃期权和红枣期权的注册,预计全市场期货及期权品种总量将达到133个。

去年11月中旬,上述两个期权合约开始征求意见。郑商所网站信息显示,玻璃期权合约标的为玻璃期货合约,合约类型包括看涨期权、看跌期权;交易单位为1手玻璃期货合约,最小变动价位为0.5元/吨。行权方式为美式期权,即买方可在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的交易时间提交行权申请;买方可在到期日15点30分之前提交行权申请、放弃申请。

而红枣期权合约标的物为红枣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1手干制红枣期货合约,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行权价格覆盖标的期货合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上下浮动1.5倍,当行权价格≤10000元/吨时,间距为100元/吨;当行权价格在10000元/吨至20000元/吨之间时,间距为200元/吨;行权价格>20000元/吨,行权价格间距为400元/吨。

在市场人士看来,上市红枣期权和玻璃期权,可与现有期货期权品种形成合力,提供更加丰富、精细、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 

新疆阿拉尔聚天红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俊强认为,上市红枣期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红枣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红枣产业成熟度。同时,也为红枣“保险+期货”试点提供场内期权对冲工具,降低风险对冲成本,增强保险能力,在保障果农种植收益的前提下减少果农保费支出,从而提升“保险+期货”试点整体效益。

“玻璃期权上市后,不仅可以反映价格涨跌方向,还可以反映波动程度,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有利于更好地引导玻璃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广绿色建材产品。”望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玻璃行业风险管理工具箱,提升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服务建材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新品种供给仍需加快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场内衍生品工具基本满足大宗商品市场的一般需要,但伴随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扩展、与国际期货市场匹配度提高,以及差异化的国际竞争策略加速形成,新品种的供给速度仍需进一步加快。

中粮期货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浩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实体企业面临风险类型日益多样化,对期货市场需求也日趋多元化。截至目前,期货市场已推出的品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实体企业的避险需求,但在许多领域覆盖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我国作为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农产品期货品种与国际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吴浩军表示,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推出了玉米、白糖等期货品种,并逐步完善相关交易和结算机制。截至2023年末,已有46个商品、股指期货及期权产品面向QFII/RQFII境外交易者开放交易,但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内的期货市场需要进一步丰富品种,提高产品和规则与国际市场匹配度,满足国际交易者的需求,提升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在不断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过程中,我国期货市场高度重视品种结构的差异化,这也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期货市场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种。比如,红枣、苹果花生等特色品种上市,极大满足了国内市场的独特需求,助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吴浩军认为,未来,随着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品种上市,我国期货市场将增强与国际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并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