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次挂号管三天”,就医更舒心(社会杂谈)

海外网

关注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医院,挂号单上会标注:医院就诊挂号仅限当日当次有效。若检查报告一时拿不到,或病情需要隔天复诊,不得不重复挂号。这样不仅费钱费时,还可能续不上号,影响患者就医体验。

日前,江苏推行医疗新政,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即患者到医院挂普通门诊号就诊,如果因为检验或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三天内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医院的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此举赢得网友纷纷点赞。此前,山西、江西、山东、重庆、四川等地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先行先试这一举措。

民生问题无小事,医疗惠民暖民心。“一次挂号管三天”,举措虽小,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百姓的就医痛点,给患者带来便利实惠:不仅节省了重复挂号的开支、降低了复诊挂号的时间成本,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和更连续的诊疗过程。这一惠民项目旨在优化就医流程,减轻患者看病负担,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服务有温度,就医体验更舒心。

好政策也得细打磨。对医院而言,这项举措会增加免费复诊人数,给医院就诊秩序管理带来压力,需要医院完善业务流程、强化号源秩序管理,通过完善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让首诊号源与续诊号源两者平衡协调。同时,要加强流量监测,提高检验检查效率,尽可能缩短等候时间,防止扎堆就诊。

还应该看到,若“一次挂号管三天”全面推广,很可能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影响其收入,医生权益如何保障?医生在不同院区坐诊是否适用“免费复诊”模式?挂号有效的三天内,同科室的其他医生能否接替诊疗?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实际仔细斟酌。首先,要优化绩效分配模式,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将接诊“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患者计入医生工作量,弥补挂号次数减少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其次,也要完善医护人员弹性排班、休息等制度。只有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保障医护人员权益,调动医生积极性,才能保障改革更好落地。

医疗改革一小步,民生福祉一大步。虽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这一惠民举措逐渐走向完善。期待更多类似的就医惠民政策落地,把难点痛点逐个击破,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