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心海追光,莫让寻医成“新疾”

媒体滚动

关注

人的心灵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深邃而广阔。当心理疾病降临时,那片大海会掀起惊涛骇浪,让人难以驾驭。

在小行医院心理健康中心,笔者看到几位家长带着各自的孩子安静地等待着心理治疗。一次咨询就是一个小时,一个月要看两三百个号。在中心主任杭跃跃的诊断下,有的要休学,有的要吃药。他说,这种基层心理科室在全省都很少有,而其中的心理治疗师更是少之又少。

心病还需心药医。对积极预防心理疾病和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教师能胜任。然而心理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交给专业的医疗机构。精神心理疾病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心理治疗,而心理治疗的现状堪忧。

《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治疗只能在医疗机构内进行。一方面,脑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医生几乎不提供心理治疗服务,而是以门诊药物治疗为主,专职从事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师非常少;另一方面,全国心理治疗师普遍短缺,而非医疗系统或从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又很难进入到医疗系统工作。因此现有的心理治疗服务与巨大的现实需求难以匹配,这使得心理治疗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去哪儿看“心病”成了“新疾”。

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所有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4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曾发表论文表示,仅仅开设心理治疗门诊并不足以提升医疗机构的心理服务能力,扩大有专业素质的心理治疗师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文件印发已近6年,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这需要国家以更大力度、更强支持来推进,同时政府、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总有一天,心病像身体部位发炎一样,就诊方便治疗方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