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患者的妻子后悔了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沈阳晚报

薄世宁/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

明日看点:治疗三周的结果

“首先为你们的不幸感到惋惜,”他说,“我是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的协调员,也是薄医生的同事,接下来由我协助你们完成器官捐献事宜。在场的还有咱们红会见证协调员。

“咱们国家每年有30万人因为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器官,但只有1万多人有机会等到捐献的器官,供需比是1∶30。器官捐献是人类伟大的善举,在打破陈腐观念、拯救性命、弘扬无私精神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你们有捐献的意愿,我替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患者,替整个医疗行业,替咱们这个社会谢谢你们!”他站了起来,略停顿了一下。他神情凝重,眼里充满了关爱。“目前患者脑死亡诊断明确,器官功能符合捐献要求。一旦移植成功,这些器官将会伴着移植受者的生命存活下去,而你们亲人的愿望也将得以实现。”

毫无疑问,他的这段话有理有据、坚定有力,既科学又温情,既有宏观高度又有对个体的关怀,我听了都有种豪迈的悲壮感。

“但是,”他继续说,“人的大脑功能没了,其他器官也会很快出问题,所以咱们在流程上要抓紧。”讲到这里,他把早已准备好的文件和笔拿了出来。患者的父亲显然有些紧张,他佝偻着,颤巍巍地和大家一一握手。他从兜里掏出眼镜盒,哆嗦着打开,把老花镜戴上。他拿起笔,握笔的手也开始止不住地抖……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空气凝固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只有OPO协调员帮老人打开文件,扶着签字的那页。

患者的父亲马上要签字了。在相关文件签署完成后的几天内,这个患者将会按照程序完成捐献,那些等着救命的人将会获救。笔尖已经落在纸上了。这时,患者的妻子站了起来。她语气平静地说:“我后悔了,我不同意。”

…………

这个病例发生在2019年,但时至今日,每次想起来我依旧心痛不已。

患者男性,35岁,骑摩托车在山路上发生车祸,好几十公里的时速,头部剧烈地撞击在公路边的电线杆上,心跳、呼吸当时就没了。尽管急救人员的现场救治让患者恢复了心跳,在被送到医院后脑外科医生又给他紧急做了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但他的脑组织损伤太重了,他的大脑就像豆腐一样啪的一下狠狠地摔在水泥地上,再加上心跳、呼吸停止带来的脑细胞严重缺氧,他逆转的希望微乎其微。

他深度昏迷;瞳孔散大到边,没有光反射;没有自主呼吸;需要应用大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才可以把血压维持住。

我每天评估他的瞳孔、自主呼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这个患者的GCS评分是1+T+1,意思是眼睛无反应、气管插管(无法评估言语)、无运动反应。这是人类最深程度的昏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