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还需做好哪些事

新京报

关注

■ 视点

据报道,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发挥医保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医保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力度。特别提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方便农村居民就医。

实际上,目前已有不少村卫生室被纳入医保定点,一些地方已基本实现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全覆盖。而随着医保报销范围越来越广、报销比例越来越大,将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在家门口看病就会变得更加方便实惠。

但推进这项工作,也面临一些现实难题。尤其是,近年来村医队伍加入了不少大学生,但村医老龄化和半医半农等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导致信息基础建设薄弱成为“医保下村”的重要梗阻。

比如,有些老村医连智能手机都不会使用,更不熟悉医保信息系统,不是张村的医保系统平台登录不上,就是李村的村医又错录了信息,让信息平台维护人员疲于应付。

村医还承担着大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对产妇进行随访、登记慢性病患者信息和发放药物等。村医也希望通过诊疗服务获得更高收入,但在“为公”和“为私”之间如何做好平衡,是规范村医服务需要化解的一道难题。

此外,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如何防范骗保的问题,也需要在推进“医保下村”工作过程中,予以周全考量。

倘若村医的素质普遍符合条件,不仅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再无阻力,而且还能推出更多便民惠民举措,甚至可促使基层诊疗模式变得更加便捷。

比如,只要村医掌握互联网诊疗技术,村医在做超声检查时,异地医生可同步获得图像并帮助诊断,这类远程协助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医保送福利到家,首先需要医保定点机构抵达家门口,而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其实也是居民在家门口获得高质量诊疗的前提条件,各地都应积极为“医保下村”疏通梗阻,切实方便农村居民就医。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