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蜜蜂”提建议、“小先生”做设计,闲置凉亭即将变身“睦邻‘益’居站”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打浦桥街道零距离家园“益小站”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盘活社区闲置空间,调动起社区力量,发挥出群众智慧,打造一批居民家门口的“打卡点”,温馨惬意的“邻里家”。位于局门后路上的一处闲置凉亭作为正在打造中的“益小站”之一,空间虽小,却成为公弄里的“小蜜蜂”和“小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

破解难题,激发自治“新”活力

凉亭所处的局门后路,是一条仅有70米长的公弄,连接着局后小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新家坡园景苑、快递站等居民住宅、学校、商家的枢纽点,是局后居民区的交通要道。2023年,社区、学校、居委、快递站等多方共同努力,破解了局门后路一到通行高峰就会堵塞的难题。

在公弄整治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居委干部和快递小哥之间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在敞开心扉之后的交流中,快递员们坦言:“周边4家快递站的小哥多达数十人,我们像小蜜蜂一样奔走于大街小巷,比‘原住民’还要熟悉社区道路,却因语言等文化不同,无法很好地融入社区。”有小哥提出:“我们也希望为社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比如我们看到公弄上的凉亭里被陈旧物品和垃圾占领,觉得很可惜,要是凉亭能变成供大家休息的地方就好了,我们有这个想法,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多亏了邀请快递站一起参与公弄整治,让我们了解到‘小蜜蜂’们的心里话。需求已经提出,我们来一起想办法。”在局后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下,“小蜜蜂”们应邀和社区居民代表共坐一堂,共同就社区治理进行探讨,并且经过几番讨论,决定从打造零距离家园“睦邻‘益’居站”为突破口,让闲置凉亭再现活力,同时把公弄变成快递小哥的“社区家”,成为社区群众的“交流站”,成为学生上下学路上的“风景线”。

校社联动,创意绘就社区美好未来

闲置凉亭要蜕变,首先需要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局后居民区党总支以“童心筑梦,共绘社区新画卷”为主题,向辖区共建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发出设计邀请,得到了各年级“小先生”们的热情参与和投稿,截至征稿结束,共收到76名同学参与设计的73份方案。

“小先生”们的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有平面式绘画、立体式模型展示、文字设计描述等,作品设计更是创意满满,对凉亭空间的规划各抒己见,不仅回应了大家对恢复凉亭休憩的需求,还对儿童友好空间等功能提供了创新启发。经过统计,“小先生”们围绕“睦邻‘益’居站”建设,结合凉亭的外观、功能、作用等,提出了30多条意见。

5月24日上午,在居民区党总支的组织下,社区居民代表、“小蜜蜂”们代表对所有作品进行了评审。评审过程中,“这幅作品画得好”“这个提议好”“这个设计很有趣”……评审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小蜜蜂”代表更是连连感叹:“当时只是提出来整治凉亭的想法,没想到这么快就采取了行动,还收到了孩子们给出的这么多、这么精彩的设计,期待着这些方案尽快变成现实!”最终,评审们经过优中选优,选出“优秀理念设计奖”“优秀创意奖”“最具潜力奖”等13份方案。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才华,也为睦邻‘益’居站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局后居民区党总支表示,此次“睦邻‘益’居站”建设方案评审,充分体现了社区、学校、快递站等多方积极参与社区共建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下一步,局后居民区将把获奖的设计方案进行整合,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打造。“我们相信,凝聚了多方智慧和期望的睦邻‘益’居站,一定能成为一个新就业群体、学生、老人都喜爱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增添便利和美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