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喝一杯机器人“拉花师”做的咖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经济日报

不会拉花的“咖啡星人”,无需自己动手了——让机器人“拉花大师”来帮忙。

5月24日,记者在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台全自动咖啡机配上两只灵活的机械手,按键开启,不到一分钟,一杯经典拉花拿铁就做好了。

看似简简单单,却集中反映出机器人在程序设定、轨迹规划、关节智能化、运动控制、操作精度等方面有着高超本领。

对于已深耕协作机器人研制领域10年之久的节卡来说,让机器人“拉花”只是雕虫小技。

记者在这里还看到一位年轻工程师正在“训练”拟人态双臂机器人。工程师身上穿戴可采集数据的手套和臂环,随着他手部动作变化,旁边的双臂机器人也做出相同的动作。这个双臂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标定完成大数据模型,经过反复训练后,它就可实现基于数据分析后的自我决策,完成物品抓取和搬运动作。

“该形态产品已交付客户现场,它也正是当前广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的雏形。”节卡机器人常务副总裁常莉介绍说,手臂关节和智能感知是双臂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点,而协作机器人在该类技术上有着很高的复用价值。未来,拟人形机器人可充分利用协作机器人一体化关节设计和感知开发(视觉和力控)技术,实现灵活、自主的手部动作。

据了解,机器人可分为执行、决策、交互、感知四个功能单元,各自承担任务执行、规划、反馈和用户交互、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角色。在上述四个方面,节卡机器人经过持续开拓与沉淀,已成功掌握协作机器人相关核心技术。

比如,在执行单元方面,节卡自主研发设计了编码器、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并达到90%以上零部件自研自产,同时实现了关节感知、驱动和控制模块的一体化高度集成;在“大脑”决策层,节卡机器人通过高品质运动控制技术,保证了机器人运动平稳、作业精准且能执行复杂任务。“其作业重复定位精度误差仅为±0.02mm,这是比头发丝还细的精度。”节卡产品线总经理刘博峰解释说。

在节卡,“机器人造机器人”也已实现。“在我们的生产车间里,多态协作机器人相互配合,与算法、感知及视觉系统等搭配,将各种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人,从而实现自我产线的自动化生产。”刘博峰介绍说。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兵作战。“节卡机器人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离不开‘大零号湾’发挥的科技创新策源重要功能作用。”常莉说,正因为身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核心区“大零号湾”,产学研通力协作,关键技术联合攻坚,令企业如虎添翼。

据介绍,“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重点聚焦工业机器人、AI+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细分领域,是孵化培育上海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的核心基地之一。上海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徐晖介绍说,“这里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10多所科研院所,以及近200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最强大脑’,正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浇灌源源不断‘活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