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号称拥有美国专利!回国创业,IPO却次次败北!

IPO日报

关注

距离2017年第一波中国互金公司赴美上市潮已过去了近7年,没能赶上那波浪潮的量化派还在试图叩响上市的大门,这一次,它选择的是港股。

连续两年两次闯关港股IPO败北后,作为当年现金贷创业公司代表之一的量化派现在如何了?它摆脱“金融助贷”了吗?

现金贷代表之一

量化派,全名“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由周灏创立于2014年。

公开资料显示,周灏是北京大学物理学士、莱斯大学物理博士,拥有数学建模美国专利,曾任巴克莱银行全球精英中心副总裁、第一资本总部资深统计师、摩根士丹利总部量化分析师。

2014年,周灏离开华尔街回国创办量化派。组建由华尔街金融精英和国内互联网一线企业高管组成的核心团队。根据量化派官网资料,其核心团队有出身CapitalOne、摩根士丹利的金融高管,有前Google总部的资深科学家,还有来自国内BAT的产品运营专家。

量化派官网介绍显示,量化派是国内首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链接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的科技公司。

这一定位兼具大数据和普惠金融两大热门赛道,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媒体报道显示,量化派的C轮融资领头方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提到选择投资量化派的原因时,表示:“金融的本质是对风险的定价,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和洞察,特别是在大数据的时代。周灏与他的量化派团队是将新技术、大数据与普惠金融服务结合得最好的。”

事实上,量化派是当时现金贷创业公司的代表企业之一。

申报稿显示,2014年1月,量化派的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周灏创立量科邦,主要从事消费者贷款服务。

彼时量化派旗下的主要产品是“信用钱包”,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及第三方接口,提供消费信贷撮合及消费场景下的白条服务,用户只需要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姓名与身份证号),并提供联系人以及消费信息,如家人信息、手机及信用卡账单。得到授权后,信用钱包就会对其进行信用审核,并将用户对接给不同的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对用户的信用进行最终判定,反馈到平台上。用户就可以在愿意提供贷款服务的机构中选择一个,完成贷款。

短短三年,量化派完成了四轮融资,从最早的天使轮投资100万元,到2016年11月,C轮融资高达5亿元,投资方包括华创资本、高榕资本、任泉的Star VC/东方富海、阳光保险、复星集团等。

2017年,北京量化派注册成立。

2017年,中国互金公司掀起赴美上市潮,信而富、趣店、和信贷、拍拍贷、融360、乐信……国内金融科技公司前赴后继。

2017年9月,过往量科邦集团考虑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发售的可能性,却迎来了失败。

申报稿显示,量科邦集团在保密的基础上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申请文件(包括注册声明草案),以供其审查。于美国证交会审查过程中,公司收到美国证交会的多轮意见。该等意见多数为澄清及╱或披露意见,内容有关:经营或财务表现、风险、监管或行业环境及涉及量科邦集团(并非本集团开展)的业务(即在中国向终端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及相关配套服务,比如贷款催收及管理服务)的第三方;量科邦集团的企业架构及当时的股权架构;及就尝试美国上市之目的量科邦集团委聘的当时申报会计师采纳的若干会计项目的方法或分类。

三次上市失败

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点名“现金贷”,强调要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贷及暴力催收”。

此后,整个行业迎来行业出清与整治。

2018年下半年,品钛、360金融、泛华金融、泰然金融、微贷网等一批互金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掀起第二波赴美上市潮。

量化派并没有赶第二波赴美潮。反而在2022年6月29日寻求港股上市,但经过6个月聆讯期过后,招股书失效。

2023年2月21日,量化派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仍未成功。

此次申请上市,是量化派第三次申请港股上市,第四次谋求境外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

申报稿显示,量化派目前是一家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的流量运营科技公司,依托领先的闭环场景化服务能力、模块化运营能力、规模化商品及服务输出能力与强劲的AI赋能能力,为多行业提供场景化数字赋能服务。

以2023年收入计,量化派在中国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七。此外,截至2023年年末,量化派赋能专有应用程序维系超过4800万名注册终端客户。业务伙伴数目自2021年的214名增至2023年的2529名。

量化派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北京市第一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企业等多项荣誉及资质认证。除此之外,量化派在数字赋能领域的创新实践已得到行业广泛认可和赞誉,荣获了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最具投资价值奖”、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朝阳区人民政府评选的“全球数字经济优秀创新企业”等多个奖项。

看起来,量化派经历过行业合规整治,主营业务已经有了改变,但助贷相关业务和问题仍是量化派绕不过去的一部分。

根据招股书,量化派的业务主要是两大块,分别是数字化营销和商品交易赋能,实现收入的相关应用程序为羊小咩和消费地图。根据Apple Store显示,羊小咩是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旨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一站式生活消费服务平台,提供分期购物服务。从实际来说,通过羊小咩上的金融机构向终端用户发放和偿还贷款从而收取服务费仍然是业务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

2023年9月8日,证监会网站公示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时,曾要求量化派对规范运作事项进行补充说明。

证监会要求量化派说明:公司助贷业务是否属于类金融活动、是否涉及个人征信业务服务,是否已取得相关业务资质许可,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公司主要境内运营实体开发、运营的网站、APP等产品情况,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向第三方提供信息的情形,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公司“羊小咩”等平台存在大量用户投诉的原因以及公司涉及行政处罚情况,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障碍。

年入5.3亿元

2021年-2023年(下称“报告期内”),量化派实现营收分别为3.51亿元、4.75亿元、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毛利分别为2.67亿元、3.13亿元、3.68亿元。

公司表示,营收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为本地商家提供精准营销和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营销产生的收入增加。

量化派报告期内经营利润分别为5465万元、8297万元、1.4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5401万元、-28万元、264万元;报告期内经调整利润分别为6664万元、1.26亿元、1.48亿元;经调整EBITDA分别为7821万元、1.37亿元、1.55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调整利润由6664.3万元增长至1.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50%。

其中,量化派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营销从2021年占总营收76.8%降到2023年的20.2%,为本地商家提供精准营销从2021年的0增至2023年的40%,这是公司推出消费地图业务带来的效果,可以看出量化派业务重心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量化派2022年相比2021年互联广告及推广开支减少约6200万元,公司称2022年不再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用户流量。

目前,量化派的客户主要为在公司的数字化营销下与公司合作的业务伙伴及在商品交易赋能下直接从羊小咩应用程序购买商品的羊小咩用户(主要为个人终端客户)。

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凭借应用程序,量化派通过精准营销及商品交易赋能所赋能交易的交易值分别为53亿元、36亿元及49亿元。于2023年12月31日,羊小咩提供逾142000个库存单位及拥有逾48.4百万名注册用户。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消费地图赋能的交易值为3.2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港股IPO,公司拟募资用于提高研发能力及改善数字化营销及商品交易赋能的技术基础设施;构建新的及扩大现有的本地消费应用程序,并推广公司的业务模式。

此次IPO前,周灏通过Mars Legend Limited直接持股为23.72%,员工持股平台Jupiter Rock持股为15%,员工持股平台Venus Energy持股为4.12%。

周灏妻子孙女士通过Mercury Valley持股为2.37%,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李岩通过Saturn Storm持股为2.21%。

此外,高于5%持股的股东还有:阳光人寿保险持股为15.42%,亚东星辰及亚东信齐通过East Asia Star Investment (BVI) 持股为9.93%,高榕资本旗下Gaorong QTG Holding Limited持股为5.7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