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游戏蜂拥出海掘金 市场百花齐放

中国经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2024年一季度,游戏出海成绩亮眼。根据游戏产业研究机构伽马数据发布的《2024年1—3月中国游戏产业季度报告》(以下简称《一季度游戏报告》),今年一季度,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40.75亿美元,环比增长5.03%,同比增长5.08%。

事实上,“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业界共识。国内众多游戏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各自发力的赛道不尽相同,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某券商机构分析师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趋势来看,中小游戏公司出海的势头要高于大厂。它们在出海方向的选择上与大厂有所不同。”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5月23日,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平台Sensor Tower发布2024年4月全球热门移动游戏收入TOP10。其中,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以2.34亿美元的收入位列榜单第二名。4月上旬,该游戏推出了“觉醒之战”新活动、“桑启—奇遇星旅”新皮肤,以及多款皮肤限时返场。在4月5日,其iOS渠道日流水逼近1亿美元,创下4月单日流水最高峰。4月19日,该游戏与《圣斗士星矢》合作推出的主题皮肤上线,使得游戏日流水又迎来一波峰值。

此外,米哈游旗下两款手游《原神》《崩坏:星穹铁道》在4月也表现强劲。

4月24日,《原神》发布4.6版本,包含了新地图、新角色(阿蕾奇诺)、新活动等内容,使得该游戏回归全球手游收入榜第九名。当月也是其今年以来收入最高的月份。此外,在4月17日,《崩坏:星穹铁道》推出了2.1版本下半卡池,引入新角色(砂金),返场限时角色(镜流),使该游戏在中日韩iPhone手游畅销榜中跻身前二名。

这是游戏出海取得亮眼成绩的一个缩影。《一季度游戏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40.75亿美元,环比增长5.03%,同比增长5.08%。其中,3月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4.27亿美元,环比上涨5.98%,同比上涨11.34%。

《一季度游戏报告》提到,长线产品和新品共同作用带来增量。增长一方面来源于《Last War:Survival Game》《寒霜启示录》等产品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来自本季度新游《恋与深空》表现较优。

Sensor Tower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共有39家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与3月数据相同),合计吸金20.7亿美元,占当期全球TOP100手游发行商收入的40.2%(3月数据为38.4%)。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游戏受到全球众多玩家的喜爱,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他认为,虽然中国游戏出海难度和经营成本在提高。但经过多年的不懈耕耘与创新提升,中国游戏企业在技术、产品研发等综合竞争力方面已实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移动游戏,成为全球游戏研发和运营的重要一极。

伽马数据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王旭认为,2023年我国自研游戏出海的趋势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平稳调整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日本、韩国这三个市场的出海收入接近50%以上。不过,国外的移动游戏研发企业和中国企业在全球游戏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

此外,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国内游戏公司将目光投向海外,主要意图是在寻求新的增长点。考虑到目前国内游戏市场的增量空间以及头部公司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现状,出海还应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

受益于海外市场的良好表现,游戏公司的业绩水涨船高。其中,腾讯(00700.HK)在2024年一季度的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国际市场游戏总流水同比增长34%。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一季度公司在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数款头部游戏中的团队调整初见成效,游戏总流水实现增长,为未来几个季度游戏收入恢复增长打下基础。

此外,世纪华通(002602.SZ)旗下点点互动的爆款游戏《Whiteout Survival》(《无尽冬日》)在海外市场表现抢眼,带动世纪华通在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7%。

世纪华通方面表示,其目前处在国内出海游戏公司的第一梯队,并长期看好所处行业的发展,积极探索行业前沿发展方向。2023年,世纪华通海外收入占比为46.03%。在出海市场,其以点点互动为主体,持续践行品类微创新,战略性打穿赛道,形成休闲游戏矩阵。

此外,恺英网络(002517.SZ)方面表示,其也在积极布局全球化发行,放眼全球市场,与众多海外渠道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

进一步挖掘出海机遇

“以前提到出海就会想到《原神》《和平精英》这些游戏大厂的产品,现在已经多了很多新面孔,国内中小游戏公司也在积极推动游戏出海,进而拓展自身游戏版图。”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前三个月,在重点境外市场产品流水增长TOP10中,有三款新品入榜。其中,《Last War:Survival Game》登顶榜单。该游戏由北京元趣娱乐有限公司(OneFun)开发。

据data.ai公布的国内厂商出海榜单,得益于《Last War:Survival》的成功,该公司在今年2月份一举超过腾讯、三七互娱等头部大厂,冲上了国内厂商出海收入榜单的TOP3。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大多数游戏公司而言,多年深耕国内市场的经验和市场积累,基本盘仍然是国内市场。此前,因为国内市场空间以及版号等因素,游戏公司将目光投向海外,而如今随着版号常态化发放,以及AI、小游戏等市场空间的拓展,恐怕一部分游戏公司仍会将目光聚焦在国内市场。”

上述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虽然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国内部分游戏公司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常态化获批版号,但那个时候它们的手里还有一定的版号库存,而且我们看到在游戏版号发放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偏向游戏大厂的倾向。”

SensorTower数据显示,2024年3月,全球手游玩家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付费为69亿美元,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6.15%,收入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及日本。美国持续成为全球移动游戏收入最高的市场,其在3月全球市场收入同比上涨27.78%至23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32.6%;中国市场同比上涨3.27%至12.4亿美元,排名第二;日本市场同比下降20.09%至9.5亿美元,位居第三。

“游戏公司在进行游戏投放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考量。”上述券商分析师说,“比如,《原神》这样的二次元游戏产品,虽然是二次元游戏的题材,且投放区域聚焦在亚太市场,但其中的玩法加入了国内公司的思考,使得《原神》在欧美市场也能够获得成功。同时,诸如‘西游’‘哪吒’这类闲暇类的游戏题材,在泛亚洲文化圈自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游戏公司在做产品推广的过程中会有所侧重。欧美市场还是会偏向于当地更受欢迎的游戏类型。”

此外,国内游戏公司围绕出海拓展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从趋势来看,中小游戏公司出海的势头要高于大厂。”该分析师表示,中小游戏公司在出海方向的选择与大厂有所不同。一些游戏公司会选择将研发和发行分开,用国内的研发团队做产品,而游戏发行则会通过海外公司完成。而游戏大厂则通过并购或者海外设立研发团队的方式实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