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空间毗邻”向“要素毗邻”转型升级,徐汇虹梅因地制宜趟出“三所联动”新路径|三所联动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有纠纷?找调解?”

“需要专业律师的法律咨询?”

——去全州路就行

调解员、民警、律师都在!

虹梅司法所新址

徐汇区虹梅司法所自搬入新址后,与虹梅派出所仅有50米之隔。随着“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在本区的进一步深化推广,司法所、派出所加大资源共享和联调联动,从物理空间相邻的1.0版向要素毗邻的2.0版转变,探索走出一条“三所联动·所所毗邻”的新路。

01

变“单打独斗”为“并肩作战”,同向发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此外司法所也推动街道、居委法律顾问参与进来,并将公共法律服务客厅律师资源统筹纳入“三所联动”律师库,充实调解力量,助力疑难纠纷化解。

02

变“功能分散”为“一站统揽”,延伸机制触角做强解纷平台

由于“所所毗邻”的独特优势,“三所联动”机制成为各部门间合作的平台,实现纠纷一揽子调处,做到矛盾全链条化解。

“一站式”解纷阵地。依托虹梅司法所窗口服务平台,升级“三所联动”机制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公证预约咨询等服务,做实“多场所合一、一场所多用”的多元解纷阵地,让百姓享有家门口便捷、高效、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体化”调度平台。司法所穿好资源针、引好服务线,以“三所联动”调解室为调度中心,将公共法律服务客厅、街镇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对外接待窗口聚合成一个“大窗口”,统筹力量提供纠纷化解、律师咨询、解忧帮困、法律援助等服务,避免机构重复设置、功能相互重叠。

“一条龙”分流管理。构建纠纷“繁简分流”机制,设立“首问接待”交办机制,对于群众反映事项较简单、案情较清晰的事项,由司法所调解员及时就地有效处置。对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发展阶段、化解的难易程度,引导至“三所联动”调解室实行梯度化解,实现前端一站式受理、中端一键式分流、后端一揽子调处。

03

变“一元治理”为“多元共治”,汇聚合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虹梅街道辖区与漕河泾开发区高度重叠,内有企业4000余家,为保障各类法律服务和解纷需求,虹梅“三所联动”模式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汇聚各方力量资源,探索“三所+”协同解纷模式,助力打造园区法律服务良好生态。

“三所+三庭”联调。聚焦服务园区、企业、人才,将虹梅特色“三庭合一”解纷机制嵌入“三所联动”,形成集合法院派出法庭、劳动仲裁庭、三所联动调解庭的全新“三庭合一”解纷机制,将调解、仲裁、审判进行有机衔接,企业和员工在一扇门内就可以化解矛盾纠纷。

“三所+法律科技”联享。通过区司法局“云上公共法律服务客厅”“友法速dá”等智慧法律服务系统,司法所、派出所均能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线上串联、资源共享。此外,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利用园区内企业资源完成“AI数字人”项目,通过将虹梅派出所内真实案例进行还原,让体验者与“AI数字人”进行充分互动,提高群众法治意识。

“三所+多元力量”联动。创新“午间法律门诊”进漕河泾园区,由公安“搭脉”、调解员“看诊”、律师“开处方”,联合法官、海关、公证、司法鉴定等力量组成“义诊小分队”,以企业和员工法律需求为导向,利用午休时间以面对面“问诊”的方式,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一对一专业法律服务,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2023年以来,虹梅司法所牵头举办了15场“午间法律门诊”活动,为企业和员工们解决了股权、劳动合同、金融诈骗、婚姻家庭、财产纠纷等方方面面的困惑

“三所联动·所所毗邻”虹梅模式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做到将人员、平台各项资源有效整合,推动法律服务保障进园区、进企业、进楼宇,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的同时,实现“法律服务触手可及、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法治化营商环境明显提升”的治理成效。

来 源徐汇区司法局

编 辑冯小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