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扩围面积达8倍 前海所得税优惠正式全域落地

贝果财经

关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税务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选择进驻某一区域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在前海方案发布近三年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将前海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展至前海合作区全域。

和之前14.92平方公里的适用面积相比,新规将适用面积增至120.56平方公里,扩围面积增加8倍多。对企业来说,这不仅仅是土地面积的扩大,更是把握产业增长动能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机会。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委员会会长诸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以业务需求作为投资驱动要素的企业而言,基于现有的业务规划和商业需求,企业在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时可以收获税务红利,这将为其在该区域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有利于增强企业家和股东的投资信心。

政策优惠范围扩大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设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相比之前的政策,这一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域。

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发布,其中明确前海总面积将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然而,在税收政策优惠方面,政策要求对设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的符合条件的企业施行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在2024年以前,前海15%的企业所得税适用面积仅为14.92平方公里。

一位财税人士介绍,2021年财税部门在发布政策时明确规定了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适用范围,这一政策要求主要依据国务院2010年8月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中的14.92平方公里。

“尽管2021年《前海方案》将前海合作区的范围扩大到了120.56平方公里,但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并未随之扩展,即前海面积扩围了,但政策适用范围并未增加。”该人士解释。

2024年以来,伴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前海合作区15%企业所得税适用面积的调整,目前前海全域范围的企业均可适用新的政策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前海区域内的税收政策差异。市场认为,此次前海明确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展到全域,将充分释放扩区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并有望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诸斌表示,上述政策实施后可以有效带动前海合作区内新入围企业以及区外企业进入合作区开展实质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地方新增投资及未来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35项,其中8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023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4亿元,同比增长15%。与此同时,前海也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高地,共吸引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等八大类累计162家知名服务商进驻。

企业需有实质性经营

从企业角度而言,除了税务成本,区域整体营商环境、当地基础设施、运营成本(租金、人力、水电)、政府行政效率及公信力、政策稳定性以及投资机遇等也成为企业进驻某一区域的重要考虑因素。

“然而,对企业来说,在前海合作区有实质性经营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前提条件。”德勤中国税务与商务咨询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张慧说。

据悉,目前多个部门已经联合颁布了相关认定条件,对于仅在合作区注册登记,但其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任一项不在合作区的居民企业,不属于在合作区实质性运营,不得享受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张慧表示,如果前海合作区适用优惠的实体与设立在非前海合作区的关联企业之间有业务往来,那么其关联交易需进行合理规划和验证,以符合企业所得税法的转让定价相关规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激的税务筹划。

根据德勤的观察,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五大产业企业在前海经营的成本,同时吸引和推动大量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产业企业在前海集聚和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出台税务优惠政策的目的并非是在某些区域通过形成税收洼地,以此来吸引投资和企业落户,而是在企业开展实质性运营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和长期稳定发展的条件。

这意味着,企业要想进驻前海,首先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60%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属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规定产业;二是是否符合《关于明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中所明确的关于开展“实质性运营”的相关要求。

诸斌认为,对于未来有条件享受相关税务红利的企业而言,当前应尽早在企业内部各层级建立有效的财税风险防控意识,并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在业务、人资和法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健全相关合规制度安排,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财税风险应对机制。

前海经验推广意义

基于税收优惠的作用是配合当地产业政策,有效降低或避免提高企业和人才迁入的税务成本。因此,和海南自贸港、横琴、粤港澳等区域相比,前海的政策优惠力度也备受关注。

据悉,目前前海的政策主要覆盖了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整体看行业集中度较高。

诸斌认为,相比海南自贸港、横琴等地,前海的企业所得税更加聚焦核心鼓励类产业,从覆盖领域看,政策有利于实现精准施策、靶向扶持的效果。“从时间看,相比海南在2024年年底、横琴在2026年年底结束,前海有关企业实质性经营政策并未规定政策有效期,因此,这给予企业充分的过渡及完善时间,有利于更多企业享受相关政策红利。”

不仅如此,从区位优势看,前海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深圳,无论从地方政府财力还是相关粤港澳大湾区优惠实施经验看,前海的经验积累和财力基础相对优于海南与珠海横琴,这为政策实施的持续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认为前海相关扩围经验,对于其他实施区域性税务优惠的省市来说,具有相当宝贵的参考价值。”诸斌说。

根据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调研,整体看,对于目前已经实施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而言,市场主体反馈比较好,政策实施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调研显示,未来在现有鼓励类目录适用条件细化、新增鼓励类目录扩围、新增境外投资利润分红免税、实质性经营标准根据行业开展差异化认定、个人所得税优惠覆盖范围扩大、税务优惠享受后续管理程序优化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考虑新增或完善相关政策。

这一结果和德勤的观察相吻合。

张慧认为,在前海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方面,当前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前海个税优惠政策的相关适用条件和申请流程,比如对于中国香港居民身份范围、优惠申请操作流程等内容的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申请优惠政策的明确性和便利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