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强城乡文化艺术交流 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振兴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人民政协报

案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要求,为乡村振兴与文艺事业的融合互补及其繁荣互助,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农区和牧区,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帮扶下,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城市和内地而言,仍存在对惠民政策依赖过大、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自身活力不足等发展问题,群众文化艺术的活动形式和呈现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思路较为迷茫。随着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广大边境民族人民对高质量、多样化的优秀文化的需求更加凸显,对标党的二十大对乡村振兴和文艺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我认为文艺工作在加强城乡文化艺术交流和助力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大有可为。

建议:一是完善各级文艺机构院团到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党支部结对”形式,同时拨付一定资金支持,建立文化艺术采风实践基地,加强国家级、省(自治区)级、市级文化艺术机构院团深入广大边疆民族乡村地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服务。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踏实作风,加强高质量、多形式、可持续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广大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对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文化艺术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二是各级文艺机构院团以“专业帮扶”形式,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农区和牧区的文化艺术专业指导工作,帮助提炼发展当地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手工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典型,挖掘和培养当地文化艺术人才,协助丰富文化艺术形式和内涵,帮助当地文化艺术活动向更高一级舞台呈现,进一步促进边境民族地区文化艺术与城市和内地文化艺术建立更紧密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助力区域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以“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形式,加强国家级、省(自治区)级、市级文化艺术机构党组织与边境民族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沟通组织协调作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当地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升。充分发挥优秀文化艺术院团和文化艺术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富有当地风土人情的文艺作品宣传、网络平台推广报道等渠道,为当地优势文旅资源宣传造势,指导塑造文旅资源形象品牌,扩大优势资源知名度,推动形成产业效能,切实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