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甘肃金昌:“乡土味”为思政课注入新活力

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注

“同学们,通过采访长辈、查阅校史,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还享受着免费教材、营养早餐、住宿、校车等很多国家优惠政策……”前不久,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校长王延文以“乡村学校的巨变”为切入点讲授“思政首课”,培养爱校爱家乡情怀,引发了学生的热烈反响。

近年来,金昌各农村学校挖掘田间地头、沙漠戈壁、场站基地等乡村地域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厚植思政课文化底蕴。同时,引导广大师生走进乡土课堂、增进乡土体验,开好讲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大思政课”,增强了思政课的“农味儿”,适应了学生的“口味儿”。

以文化人,厚植乡土校园文化

下午4点,走进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的石头画艺术工坊,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悉心调色绘图。一支笔、一块石头、一盒颜料,或花鸟鱼虫、人物动漫,亦或山川风光,师生用创意将一颗颗石头变得色彩斑斓,富有生命力。

北临腾格里沙漠,地处大戈壁,荒地、沙石是标志性风物。近年来,双湾镇中心小学因地制宜,提出以爱做“基石”、用心做“路石”的“石文化”。同时,结合农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基于点“石”课堂和“石”践课堂,构建起“磊石课程体系”,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美育教育风景。

“希望融合家乡一沙一石、一草一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种子、生根发芽,让他们永远热爱眼前的生活。”双湾镇中心小学校长马荣业说。

无独有偶,双湾镇天生炕小学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对沙漠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近年来,该校将周边沙漠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打造具有沙漠特色的育人体系,沙井文化专题课、户外徒步实践、沙漠“好玩运动会”、创意沙漠趣拍活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如今,通过开展本土文化课程、举办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将乡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课程体系、师生互动,打造与乡土土文化相契合的校园文化,成为金昌各农村学校的共识。

以劳树德,打造耕读德育品牌

课余时间,学生三五成组,走进田野,育苗、浇水、除草……五月,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永昌县第四中学3000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园变成田园,学生化身农民,孩子们抹去额角的汗滴,互相分享着劳动的快乐。

永昌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全校300余名学生大都来自附近农村。如何打造健康、合理、有意义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成为萦绕在全校老师心头的难题。

为此,学校通过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建构“耕读文化”育人模式,以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为切入口,精心策划劳动课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劳动课、劳动周、劳动月活动,把孩子带进田间和生活,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

“我们学校立足本地乡土文化,大力打造劳动教育‘耕读文化’特色品牌。”永昌县第四中学校长杨飞忠介绍,学校还把校园保洁、美化绿化及住校生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等多个生活层面高度融合,让学生体验播种的希望、农耕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金昌各农村学校盘活校内外空闲土地资源,通过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等,不断深化“耕读文化”品牌,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生活。每年4月到10月,各学校系统开展春耕、夏种、秋收等系列主题课程,按时令特点收获蔬菜,并用于“春苗营养厨房”,学生在出力流汗中培养了奋斗精神。

以行践学,盘活乡村思政资源

“肉丁菜丁来相伴,三红四绿一锅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好日子……”前不久,一场以永昌传统特色美食“永昌十八子”为题材的绕口令快板表演精彩上演,孩子们在演绎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永昌美食,也加深了对地方美食文化的热爱。

近年来,金昌市各农村学校充分利用周边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活动课程项目,带领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化智慧、在行走中触摸历史。同时,注重发掘、汲取、利用劳动器具、老物件、民俗、文物等传统乡土文化教育资源,以及周边农场、养殖园、种植园等现代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建立丰富的思政课资源库。

每学期,宁远中学都要组织学生走进龙景村,参观乡村记忆馆、古墩塘坝、民宿迷舍、清廉村居,入户体验乡村生活,孩子们在一系列“沉浸式”课堂体验中了解到现代农村的巨大变化;永昌县水源镇中心小学、六坝中心小学等学校则常态化开展“弘扬雷锋精神、聚力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环境卫生清洁整治、探索生态乡村、公益宣传等行动中深化文明实践。

原标题:甘肃金昌:“乡土味”为思政课注入新活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