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8个月、149.2公里,门头沟县级以上水毁公路重建完成

北京发布

关注

历时8个月,门头沟区道路救灾恢复重建工程在5月底全部完成。

5月24日,据北京市交通委门头沟公路分局消息,本次恢复重建共涉及28条县级以上公路,恢复重建里程149.2公里,点段数量1082个。路基抗冲刷能力、桥梁过水能力、抗地质灾害能力等全面提升。

汛期前全面完工,重建公路亮相

来到109国道门头沟段,重新修建完成的公路已正式亮相,与遭遇水灾前相比,道路的平整度有了明显提升。

据北京市交通委门头沟公路分局消息,历经8个月的持续作业,门头沟区的水毁公路或改造拓宽或延伸贯通,在近日迎来整体“上新”,道路质量上了一个层次。

在109国道,机械设备饱和式投入,崭新的沥青路面重现眼前;在234国道,建设团队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全新的混凝土挡墙消除了滑坡的安全隐患;在永定河之上,新的青白口桥比老桥结构强度更高、过水面积更大,泄洪能力大幅提升。

据了解为了保证恢复重建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全面完工,交通部门和建设单位克服了多种不利因素,持续施工,累计投入劳务人员3500人、机械500台套。

“项目多、工期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儿耽搁。”门头沟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科长赵鑫说,项目建设每一天都跑出了“加速度”,门头沟公路分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确保恢复重建任务高质量按期完成。

据悉,恢复重建工程涉及路基填方116万方、挖方94万方,下挡墙修复64万方,上边坡防护28万平方米,沥青混凝土摊铺55万平方米,重建桥梁9座。

其中,损坏程度较轻、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鲁坨路、上燕路、108国道京昆线等8个项目,门头沟公路分局对重建提出“加速设计施工、一次性恢复到位”的要求,于2023年12月底完工。109国道、234国道等受损较严重的20个项目,门头沟公路分局要求施工作业“标准统一、形象统一、资料统一、质量创优、安全可控”,于2024年5月底完工。

新建桥梁行洪、抗灾能力更强

109国道上有许多道路在去年的水灾中损毁严重,此次修复进行了全面重建或提升,其中,青白口桥就是一处重建的典型桥梁。

在大山中绵延的109国道为山区国道沿溪线,道路多次跨越永定河,加之部分桥梁建设较早,标准较低,此次水毁桥梁灾损病害较为严重。

原青白口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整体现浇板梁桥,始建于1964年,全长107米、宽8米,桥面净宽7米。在去年的水灾中,原桥扩大基础被冲刷破坏,部分墩柱整体下沉,呈现V字形破坏。

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八公路处副经理高玉龙介绍,为了增加重建后的防灾韧性,新建青白口桥全长增至127米,全宽增至11米,跨径由8米增加至30米,极大提升桥梁过水能力。桥梁基础由扩大基础调整为嵌岩灌注桩基础,桩深最大达18米,增强了基础行洪稳定性。

重建的青白口桥已在本月实现主体完工通车。

公路性能、防灾韧性全面提升

除了道路平整度、外观等一些能看得见的改变,这一批公路修复项目建成后,门头沟山区公路防灾韧性也将实现全面提升。

首先是路基抗冲刷能力提升。在此次修复中,路基挡墙由浆砌片石改为混凝土浇筑,加大下挡墙埋深,大幅度降低洪水对路基的冲刷影响。

同时,桥梁过水能力和公路抗地质灾害能力得到提升。新建青白口桥等公路桥梁9座,加跨增加过水断面,扩大基础改为桩基础,山区桥梁结合漫水桥设计,实现洪水过后桥梁主体结构完好。采取削坡、清除危岩、增加防护网、设置柔性拦挡等措施,有效降低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公路的不利影响。

此外,山区公路的急弯处路基性能也得到提升。原109国道傍山而建,水毁点位多半幅路基被冲毁。为增强急弯处道路的整体性能,增大河道行洪断面,采用结构化路基形式恢复重建,位于法城口以东河道较窄处,新建结构化路基60米,充分提升道路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一步,门头沟公路分局将进入山区公路“三年全面提升”阶段,在提升道路通行条件的同时,致力于提高防护标准,增强防洪抗灾能力,织密路网密度,推进安全韧性建设,使门头沟公路全面恢复重建至灾前水平。

来源:北京发布 据新京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