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快评丨卫龙魔芋爽被曝缺斤少两,消费者就应该去较真

红星新闻

关注

克重不足的问题到底是小概率的特例,还是可能在卫龙上市销售的产品中大量存在?接下来必须弄清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近日,“卫龙15克装魔芋爽实际只有8.9克”事件引发关注。5月23日,卫龙官方进行公开致歉,表示已依照法律规定对消费者补偿,并开展产品生产、品质检测等自查工作,邀请消费者监督。

标注净含量为15克,带上包装实际称重却只有8.9克,如此严重的短斤少两,让一些消费者的信任感瞬间崩塌,纷纷吐槽,卫龙这是在割韭菜,背刺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发现克重缩水后,当事网友拨打卫龙客服热线讨说法,却被对方反问是不是“普通消费者”。该网友表示,“首先别管我是不是职业打假人,都跟产品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其次,我也不是职业打假人,我就是普通的消费者,买了之后发现有问题,解决不了选择了曝光。”恰恰是这一问“漏了底”——是不是在卫龙方面看来,普通消费者不会较真地去对每包产品称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短斤少两?

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一种商业伦理规范,更是法律要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标注净含量和实际对不上,涉嫌弄虚作假和消费欺诈,该市场行为的性质和消费者是谁没有半分钱关系。

23日下午5时许,卫龙官方发布“致消费者书”,其中就15克魔芋爽存在克重不足问题再次致歉,并表示已配合相关监管部门抽检;针对客服与消费者初步沟通过程中的不当言论,已在内部展开工作检讨,后续将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培训,提升客服水平。

这样的道歉姿态还算诚恳,但光道歉还远远不够,为何出现短斤少两的情况、是不是商业利益诱惑下的故意为之,这一核心疑问依旧盘旋在消费者心头。

卫龙相关工作人员称,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机械臂揽料,可能出现较小比例单包分装不均匀的情况。这样的说辞未必站得住脚。15克和8.9克的差别,已经不能用合理误差来形容了,自动化的机器生产岂能不精准到如此地步?

退一步讲,就算是机器的问题,卫龙的管理责任也推脱不掉。正常来说,产品出库,企业理应有检测环节,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合规的。如果对生产线把关足够严,如此短斤少两的瑕疵品,自然很难落到消费者手上。所以,不管克重缩水的原因是什么,此次事件暴露出卫龙产品质量把控的不过关。那么值得追问的是,克重不足的问题到底是小概率的特例,还是可能在卫龙上市销售的产品中大量存在?接下来必须弄清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卫龙凭借辣条产品发家,作为市场上的知名上市品牌,凭借着独特的口味以及营销上的大力投入,赢得了不少消费者喜爱,是网红零食。

消费者购买产品,这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此次缺斤少两事件,无疑会让消费者有一种“错付了”的感觉,会给品牌造成信任危机。所以,接下来卫龙要深刻反思,加强内部管理。同时,这场风波也再次敲响警钟: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和支持。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赵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