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总经理余学勤:期待在养老金入市与衍生品市场发展上提供更多跨境经验

上海证券报

关注

今年4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或公司)宣布了最新高管变动,公司任命余学勤为总经理,负责执行并落实公司的全面业务战略,并主持日常经营管理。此外,余学勤将继续担任公司证券部主管。余学勤自2006年便加入摩根大通,也是2019年参与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筹备的第一批员工。

外资券商如何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寻求创新和成长,又如何看待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日前,上海证券报在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期间独家专访了余学勤。他表示:“外资券商最大的差异化优势便是跨境,从境内外市场的相关性研究,到协助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这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和计划保持不变。”

2024年初以来,境外资本重新增配中国资本市场的声音不绝于耳,而据余学勤的观察,近期资金流入的趋势相对明显:“此前市场看到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增配中国资产,这些资金中,短线投资者的占比可能更大。而现在,我们开始观察到部分长线资金,诸如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者的配置也逐渐关注中国市场。”余学勤表示,在今年下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等因素明朗之后,长期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业务拓展要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自2006年加入公司,余学勤已经在摩根大通工作了18年。他最早加入摩根大通在香港的衍生品产品开发部门,之后成为摩根大通亚太区衍生品产品开发及销售业务的主管。

2019年,恰逢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开始组建。“一方面,我是喜欢工作上能不断迎接挑战的性格。当时境内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加入境内的证券公司,可以和不同市场的不同客户进行业务交流。另一方面,集团也考虑境外市场的经验、产品方案、资源可以带给新设证券公司一些新的思路。于是,2019年我加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证券公司的首席运营官(COO),直至今年4月份,公司任命我为证券公司的总经理,同时担任证券部主管。”余学勤介绍道。

当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同期任命陆芳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董事长并继续担任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谈及早些时候的人事调整,余学勤表示:“陆芳董事长和我都是自五年前公司开始筹备时便加入,对于整个公司的策略和发展非常清楚,就公司而言,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和战略计划没有改变。”

“目前,我们的运营团队拥有证券经纪、投行、自营和研究四个不同业务线的牌照,业务发展顺利。作为总经理,我也希望继续带领公司发挥中国与海外市场的桥梁作用,进一步了解跨国企业和国际投资者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余学勤称。

谈及对新业务的拓展计划,他表示,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改变策略是最重要的。“我们现有的四个牌照目前已经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借鉴海外经验,将海外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投资者带到中国市场是我们的理念,但是否申请新的牌照,这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的。”

自营业务更看重分散化投资

近年来,自营业务逐渐成为影响券商业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外资券商也不例外。在2023年年报中,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的自营收入实现逆势增长,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自2022年的约233万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约1866万元。与此同时其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和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在年报中写道,公司2023年自营业务实现较大幅度的收入增长。证券自营业务团队以权益类的市场中性策略为主,主要包含多空和套利等策略,同时也会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等作为流动性管理。

在余学勤看来,自营业务收入增长保持稳健的关键在于采取中性、分散的策略。“我们有一定的投资在国债和股票市场,我们也会做一些大盘股的量化投资,但是我们不做任何高频交易的策略,且选股方面比较审慎。另外,在衍生品市场,我们在商品期货方面也有一些对冲投资。所以我们整体投资的方向上会比较稳定,而不是冒风险去多投某一个集中度比较高的领域。”

余学勤认为,目前横向比较来看,业内自营业务近几年逐步向重资本的资本中介方向发展,在传统的股、债、商品、量化、另类投资外,开始更加注重衍生品的交易和做市等业务,无论是从管理规模还是产品和策略的丰富度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整体业绩情况来看,年报显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58亿元,净利润1.19亿元,二者同比均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不过,余学勤对此表示:“虽然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我们实现了连续三年盈利,作为一家运营仅四年多的公司,做到连续三年盈利并不容易。”

进一步发挥跨境优势

2023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表现并不平静,券商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市场波动显著、公募基金降费等一系列行业趋势也对证券公司展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余学勤看来,对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而言,更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外资券商最大的差异化价值便是跨境。

“比如经纪业务方面,去年我们的公募基金客户数稳步上升,主要归功于我们提供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联分析受到了认可,这也是一直以来市场需求比较高的方向。”他介绍道,“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另外去年公司的海外主权基金、私募基金等客户数量也在稳步上升。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上海银城中路证券营业部在2023年的龙虎榜全国百强营业部榜单上排名第19名。”

“此外,即使在行情波动的去年,我们的交易平台仍然为客户提供了稳定下单的状态。这借助了摩根大通集团在全球交易平台上的优势,有了海外的经验,我们更容易知道风险点所在,同时也能够将国际化交易平台带给机构投资人。”

证券研究方面,余学勤表示,研究部的作用一方面是把中国公司带到海外,让更多国际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为境内客户引进境外概念,为其提供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资本市场这么多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海外市场的相关性越来越强,投资者对于境外市场如何影响到中国市场也越来越有兴趣。这就是我们的特色优势。2023年我们研究部撰写并发布的研究报告数量增加了近17%,覆盖A股、港股、ADR等包括互联网、消费、金融、工业、医疗、汽车等一系列热门行业。”

再比如投行业务中,无论是中国公司出海融资、跨国公司在华展业,抑或是海外资金配置中国市场,都需要通过全球性的平台帮助境内外企业实现跨境需求,达成互联互通。

在采访中,余学勤特别提及,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的投资者关系团队在2023年为数百位投资者组织了几千场企业调研和小组会。“公司带着很多不同类型的海外机构到中国做调研,带领他们走进中国本土的企业、到中国进行投资。我觉得这些调研真正发挥了桥梁的作用,受到政府、业界、投资者的好评。”谈及这些,余学勤显得颇为自豪。

外资视角下的资本市场新机遇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

余学勤也从外资券商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期待。新“国九条”明确要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养老金是我们最关注的领域之一。养老金入市的制度在海外市场发展时间更长,规模也更大。借鉴美洲、欧洲、日本等多个市场的成熟经验,我想我们不仅可以引进这些类型的客户,也可以引入不同的产品,提供境内外更多的交流,在A股的养老金入市方面可以提供一些海外的思考。”

此外,余学勤补充表示:“从海外的经验来看,衍生品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够帮助长期投资者进行对冲、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现在中国的现货市场全球排名第二,如果相关衍生品在产品、制度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可以让海外投资者尤其是长期投资者更加便利地投资A股市场。”

在余学勤看来,衍生品的发展对现货市场是有利的,但这需要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参与者多元化,第二是产品多元化,通过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和产品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从而稳慎地发展衍生品市场,避免单一的产品或投资者导致的流动性降低、系统性风险增加等问题。

“过去五年,我与公司一起成长,也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例如QFII、RQFII额度扩大增长,互联互通渠道上新了债券、衍生品互换等新产品。谈到期待,回到我刚才说的两块,就是养老金入市和衍生品领域的进一步完善。所以我们非常期待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外资专长,多引入一些不同的经验,也帮助更多的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