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减少跨省跨区就医

南宁晚报

关注

■本报记者叶祯 

昨日,广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据悉,广西通过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建设,定向输出优质医疗资源,带动提升区域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对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均质化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据介绍,广西3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4家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池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玉林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梧州医院)均已挂牌运营,总体进展顺利,取得较好成效。

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于2023年1月7日挂牌运行,目前输出医院派长驻专家30人。2024年第一季度,医疗指标呈持续提升趋势,部分指标增长率较2023年有显著提高。

自广西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超过300项,其中国内先进区内领先66项,填补广西技术空白13项。如,开展了广西首例超声-CT融合导航成像下颌面部颅底肿物穿刺活检术,成功救治了4岁越南籍罕见病危重患儿和百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在本地救治原需要转出至北上广等地区的疑难复杂疾病21例等,大幅度减少人民群众跨省、跨区就医,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构建群众“大病不出省”新局面

会议透露,努力建设建成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打造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达到优质医疗资源迅速扩充并均衡布局,最大限度减少异地就医。

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亮点优势,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健全体制、完善人才体系、提高教研水平,努力补齐广西顶级优质医疗资源短板,推动区域医疗中心顶尖的医疗人才、技术、管理平移,提升全区医疗整体服务水平,让广西周边地区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省”的新局面。

推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按照国家有关部署,以基层为重点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开展“千县工程”“组团式”帮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巩固和拓展健康扶贫成果。通过立足于县级医院实际,综合考量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着力加强县级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等,促进医疗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95个,健康管理(体检)中心33个,新建临床专科34个,县级医院全部建成二级甲等医院,诊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评估结果,广西县级医院全部达到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其中,上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17家县医院达到推荐标准,即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灵山县、博白县等5家县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新局面,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均能在县域内解决,具备了必要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比较完备的转运体系。

广西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