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疯狂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和你买的不太一样?

第一财经

关注

“炒新债”炒出了“炒新股”的感觉?

5月22日上市交易首日,“24特国1”(019742)、“特国2401”(102267)就成为债券市场上“最靓的仔”——因为涨势太猛连续两次临时停牌。直到15:27复牌,这只30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成交价格迅速回落。

其中,上交所“24特国1”一度跌至面值以下,截至收盘报101.316元,涨幅1.32%。此前,该债券最高涨幅一度达到25%,价格逼近125元,收益率一度降至1.53%以下。不过按照开盘价格103.1元计算,开盘买入的投资者账面浮盈一度达到20%以上,不少市场人士调侃:散户“炒新债”炒出了“炒新股”的感觉。从深交所来看,“特国2401”午后涨幅也一度达到23%,价格冲至123元,尾盘复牌后略回落,收涨19.7%,价格报119.7元。

二级市场也是个人投资者可以更广泛参与的市场。此前5月17日,作为年内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计划中的首期债券,400亿元30年期特别国债通过招标方式发行,票面利率为2.57%,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20日,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少部分银行开通了24特别国债01(2400001)个人投资者购买渠道,即以平价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但额度相对有限且为单日限时销售,认购火爆。

据财政部此前“科普”,此次发行的特别国债为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具体来看,个人投资者可以提前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任一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个人债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并开通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也可以提前在证券公司开立普通A股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

除了通过券商渠道参与交易所市场,22日开始,在银行购买特别国债的投资者也可以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交易,在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买入的客户可在相应线上或线下渠道参与交易,时间为交易日的10:00~15:30。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当日浙商银行新放出部分额度,但价格不再是以债券票面价格平价销售,而是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实时交易价格交易。

不过,相比零售交易特点更为明显的交易所行情,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波动幅度较小,风险和收益相对更为稳定,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有客户向记者展示的购买界面显示,当日下午一点半左右在招商银行(网银)委托买入24特别国债01时结算价格为100.12元,但彼时交易所“24特国1”报价为124.999元且处于停牌状态,投资者无法买入。

另据记者了解,今日招商银行客户买入的特别国债系来自其他客户的卖单,北京部分网点工作人员表示当日未再接到额外释放额度等相关通知。不过有客户向记者透露,当天下午浙商银行新放出一批2000万元左右的额度供个人投资者购买,但区别于20日的直接平价销售,此次券源或为该行从银行间债券市场购入后再向个人投资者卖出。

据记者前期了解,在20日的限时销售中,国有大行并未参与,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整体销售情况较好。其中,前者销售额度为5亿元,当日下午15:00左右剩余1亿多元;浙商银行10点开售第一次上柜2000万额度,仅十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之后追加1000万额度也很快售罄。

截至22日15:30闭市,浙商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24特别国债01”剩余可购买份额约为13.74万份,对应实时价值在1375万元左右。从价格来看,实时行情显示买入到期收益率为2.5683%,买入净价、买入全价分别为100.04元/份、100.05元/份,卖出净价、卖出全价分别为99.90元/份、99.92元/份。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大部分银行客户对储蓄国债更为熟悉,接触记账式国债则相对更少。此前5月17日即该债券招标发行当日,财政部曾发文对个人投资者购买国债进行科普。其中提到,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如持有到期,均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两者区别主要为: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面对“24特国1”22日上市首日的剧烈波动,不少市场人士指出,投资者应该更多关注国债的配置价值,而非投机获利,在非理性价位买入可能会透支未来票息收益。交易所也在临时停牌公告中提醒投资者注意交易风险,理性投资。另据媒体报道,监管层已就违规拉抬或者自买自卖等异常交易行为作出依规快速查处提示。

根据机构人士分析,尽管该债券上市首日场内大涨,但场内成交额整体不足亿元,而以机构为主、成交量更大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价格没有出现明显异常波动,这一方面反映了“资产荒”背景下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所谓“高溢价”更多是非理性交易的结果,主要受个别投资者的踊跃买入影响。

因为风险和制度差异,不同市场的购买门槛也存在很大不同,投资者通过券商购买此次特别国债最低委托数量是1000张,在银行间市场为1份起购。不过,在记者咨询走访中发现,面对30年期特别国债这一较新的柜台债券品种,多数银行工作人员熟悉度不高,从购买渠道来看,大部分客户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网点柜台买入的客户相对较少。

根据财政部5月13日公布的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超长期(发行期限10年以上)特别国债品种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这也是我国首次发行30年期以上的特别国债。其他期限品种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陆续发行,持续至11月,下一次发行时间为5月24日,为20年期品种首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