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法式鹅肝、鱼子酱、蔓越莓、抹茶……“隐藏款”土特产大起底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法式鹅肝、鱼子酱、蔓越莓、抹茶……“隐藏款”土特产大起底

今年初,黑龙江文旅大火,国内南北省份互赠特产带动了多款土特产走俏,和以往的土特产不同,有些土特产往往不被公众熟知,很多当地人甚至不知道,原来在自己家乡的小县城,还隐藏着这样的大产业。这些土特产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隐藏款”土特产。

全球45%法式鹅肝产自中国

小县城隐藏世界美食

鹅肝,在中国的饮食图谱里并不陌生,卤水鹅肝甚至是潮汕地区的一道知名卤菜。不过,要是提到“法式鹅肝”,可能很多人联想到的是“法国”、“高级西餐厅”、“价格昂贵”之类的关键词。

实际上,现在全球45%的法式鹅肝产自中国。您吃到的鹅肝,很可能就产自安徽省的霍邱县。在霍邱县,引种于法国的朗德鹅养殖和加工制造企业共有100多家,年生产鹅肥肝5000吨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

霍邱花园镇养殖户程大云养了1500只朗德鹅,由于朗德鹅生长周期短,每隔两个月,养殖场就会把鹅卖给下游加工企业,一年能出产五批成鹅,年收入能有10万元左右。

今年年初,在网络“土特产摸底”中才广为人知的安徽霍邱土特产“法式鹅肝”,实际上已经在中国默默发展了二十多年。当时,由还在做水泥预制板生意的胡建远从山东的一家法国投资企业中引进来的。

从摸索养殖培育到产品推销,胡建远学着注册公司、注册商标,霍邱鹅肝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并开始一步步走向全国市场。

在今年春节哈尔滨文旅引发的这波土特产网络热潮里,全国各地自亮家底, “霍邱鹅肥肝”从众多土特产中脱颖而出。“高大上”的食材和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霍邱鹅肥肝也借着这波网络流量,迎来了“出名”的机会。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分会会长 胡建远:我们的鹅肝知名度得到了快速提升,销售也增长30%以上。

最近几年,霍邱鹅肝的产业链不断延长,除了销售鲜鹅肝,他们还开发出了红酒鹅肝、冰淇淋鹅肝、玫瑰鹅肝、鹅肝酱等十多个熟食品种和口味,继续将流量转变成销量,让隐藏款变成爆款。

全球60%鱼子酱来自中国

年产量约260吨

鱼子酱是一种多用于西餐的高端食材,由鲟鱼的鱼卵加工做成。以前鱼子酱大都产自法国、比利时等国家,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和出口国,每年产约260吨,供应着全球60%的市场。

其中四川雅安天全县一家鱼子酱生产企业在2023年生产了60吨鱼子酱,占全国产量的23%,这个产业源于这家企业在十几年前的鲟鱼养殖。

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企业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当地也拿出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创新推出“共享鱼池”的发展模式。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主任 彭继林:共享鱼池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筹集资金,按照企业的标准修建鱼池,将鱼池返租给企业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以从企业中取得投入资金8%左右比例的分红。

“北美红宝石”落户抚远

4200亩蔓越莓亩收入4万元

蔓越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草本植物,享有“北美红宝石”的美誉,原产美国、智利等地。如今,黑龙江抚远的蔓越莓种植面积达4200亩。

蔓越莓3年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亩产能达到2000斤以上,市场收购价高达上百元一斤,产量大、经济效益高。但是在以前,国内的蔓越莓主要依赖进口。

2009年,一次外出考察的经历,李峰察觉到中国蔓越莓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把蔓越莓引种到中国。随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在国内多个地方考察选址、勘测实验,终于在2014年,几经辗转把蔓越莓种植基地选在了抚远。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基地修建了道路、水利和电力设施。而蔓越莓的本土化种植也终于有了起色。

伴随着抚远蔓越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更多批次的蔓越莓进入丰果期,蔓越莓的产量也逐年攀升。2023年,抚远的蔓越莓产量2700吨,比上一年增加了1000吨,年产值超7000万元。

和种植水稻大豆等传统作物相比,种植蔓越莓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以蔓越莓盛果期每亩产量2吨,每吨市场价2万元计算,每亩蔓越莓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

为了帮助企业培植选育蔓越莓良种,当地政府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专门了组建了蔓越莓研发中心,并先后启动两次太空育种试验,开创了世界蔓越莓“太空育种”的先例,并希望能尽早能够培育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产销总量全球第二

贵州小县城

变身“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在今年跟蔓越莓一起火热出圈的,还有一种农特产品——抹茶。在贵州铜仁市江口县一个城镇人口不到十万的小县城,建有全球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铜仁更是有了“世界抹茶超级工厂”的称号。

现在江口县的抹茶产销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销总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开年的头一个季度,一家工厂的订单就创了历史新高。最近接到的订单,有两百多吨,订单生产出来以后,将会发往国内的三十多个城市,以及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抹茶虽然起源在我国的隋唐,但抹茶文化后来却在日本得以发扬。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着“世界抹茶在日本”的说法。铜仁是如何让抹茶重新成为中国的新特产,并把它发展成了面向全球销售的大产业呢?这源于十几年前有客户专门到这里寻找抹茶原料。

要想做出好的抹茶,先得种出符合要求的茶叶。当地农业农村局专门成立了农业技术专家团队,到各个茶园种植基地,从选种到种植、管护,全链条教授技术。

2016年,当地茶企开始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到国外学习,一边将学成的技术进行应用,一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突破,最终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抹茶生产线。

现在,除了生产抹茶,铜仁市也开始探索抹茶产品全产业链的打造。由政府搭建合作桥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保障抹茶产量,辐射带动全省22个县区的61家涉茶企业以及10万名茶农抱团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