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川菜川剧之乡发力 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四川日报

关注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凘源 侯冲

    德阳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支持罗江建设全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罗江的另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从城乡融合到乡村振兴,同步建设示范区和示范县,罗江底气何来?优势何在?发力何处?就此,德阳市罗江区委书记黄琦近日接受记者专访。

    谈机遇优势

    记者:罗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在哪里?

    黄琦:罗江既有量小质优、城乡均衡的现实条件,又有相对成熟、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更有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改革魄力。我们研究制定了建设全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记者:如何推进以城带乡发展?能否举个例子?

    黄琦:主要抓手是加快完善县域发展体系。2021年1月,金山镇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名单。我们以此为契机,采取统规统建农村住房和自愿退出宅基地两种方式,优先保障群众住房问题;实施耕地集中连片改造、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持续提升土地收益;积极引入大型农业经营公司,推动更多资金、技术、人才集聚,推动农业全链条提质升级。

    谈乡村振兴

    记者: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目前全区农业产业主要特点是什么?

    黄琦:罗江的农业发展具有小而特、小而精的特点。以制种为例,我们抢抓全国制种大县、制种基地建设机遇,创新推广“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发展模式。常年水稻油菜制种面积达5.2万亩,今年有可能达到5.35万亩。制种农户亩均净利润在3500元左右,能有效调动农民制种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深入推进晚熟柑橘、贵妃枣、青花椒等特色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三链同构、农业提质增效。

    记者:罗江文旅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未来农旅融合有何思路?

    黄琦:对内,我们将加快推动白马关景区提档升级,着力打造蜀道文化带重要节点和三国文化主要承载地。对外,我们将加强协同发展,主动“抱团”剑南蜀道其他四关,积极探索与三星堆在信息互通、文化互鉴、资源互享等方面的联动,高质量办好川菜川剧文化周、诗歌节等节会活动,持续擦亮“出川入蜀第一关”金字招牌。

    谈人才集聚

    记者:罗江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方面,有何谋划?

    黄琦:我们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精准对接全市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培育造就更多产业英才、技能匠才、行业干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我们城区常住人口约一半是学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在集聚人才方面,我们明确三个方向:

    一是引进培育一批综合性大学和高水平职业院校,靶向培养一批符合地方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高质量人才。

    二是重点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鼓励高技能人才到企业、高校兼职;全面增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发展能级,让各类人才有大展拳脚的舞台。

    三是加大“产教融合17条”等政策宣传力度,加快出台支持青年人才“留罗回罗”专项政策,让人才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搞事业、出成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