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医疗惠民需要激活医共体的“末梢神经”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人民政协报

本报讯(记者 修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障百姓健康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如何通过创新和完善医防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分级诊疗中起到“哨点”作用,满足百姓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台盟中央提出,应通过完善医联体功能的连贯性和上下级医院的有效协调管理制度、适当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和医疗质量标准,来有效提高社区卫生中心保障社区居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

调研中发现,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能力存在不足,无法吸引社区居民就诊;分级诊疗连贯性或与上级医院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制度建设和评审作用有待加强。“一方面因编制等问题造成医疗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上级医院下沉培训难度大,首诊诊疗质量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部分检查项目因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诊疗能力不足。”台盟中央表示。

“强基层”是新医改的第一原则。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上存在的这些差距。台盟中央建议,应明确分级诊疗的界限,通过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功能的连贯性和上下级医院的有效协调管理制度,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率。尽快制定常见病、慢性病或多发疾病目录,根据临床路径,建立有效的基层医院首诊制度,让社区居民逐步形成良好的分级诊疗习惯,以打好紧密型医联体的基础,分工明确,减少上级医院看小病所花费时间,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培训下级医生、科研或疑难杂症的治疗,减少各级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形成良性循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