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血管健康日:科学饮食护血管,特别推荐这些食物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千龙网

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这一天旨在唤醒公众对血管健康的关注,并鼓励我们通过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为血管筑起坚固的“防线”。 如果饮食不节制,有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和肥胖等疾病的潜在危害,应急总医院急危重症中心/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缪国斌带我们一起探索如何通过饮食策略,守护好我们的血管健康。首先我们要记住守护血管健康的五个饮食原则——“低盐、低脂、均衡、适量摄入粗粮、戒烟限酒”。

要多摄入这些食物

1.水果和蔬菜:

原因:大部分水果和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以及其他抗氧化物质。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比如柠檬、橘子、柚子、菠菜、油菜、芹菜、西红柿、胡萝卜等。

2.深海鱼类:

如三文鱼、秋刀鱼、鳕鱼等,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坚果:

核桃、榛子、松仁等富含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血管堵塞的风险。

4.全谷类食物:

燕麦、黑麦等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

5.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精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管损伤的作用。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海参、泥鳅、鳝鱼、芝麻、山药等,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保护血管健康。

6.富含叶酸的食物: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缺乏叶酸会导致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推荐红苋菜、芦笋、豆类及苹果等。

7.天然抗凝与降脂食物:

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例如,番茄、葡萄、橘子等水果中含有的水杨酸抗凝物质具有类似阿司匹林的作用;而螺旋藻、香芹、山楂等则具有降脂作用。

要少摄入或避免这些食物

1.高盐食物:咸菜、咸鱼、腌制品、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高盐调味品(如酱油、味精)等。

2.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肥肉、动物内脏、黄油、全脂奶制品、椰子油、棕榈油等。

3.高糖食物:糖果、甜点、蛋糕、含糖饮料(如汽水、果汁饮料)、高糖水果(如榴莲、菠萝蜜)等。

4.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蛋黄、奶酪、黄油等。

5.加工肉类:香肠、火腿、培根、午餐肉等。

6.含酒精食物和饮料:各种酒精饮料、烹饪中添加的酒精等。

特别推荐以下这些食物

1.蔬菜类

菠菜:菠菜富含铁、钾、镁等矿物质和叶酸、维生素等营养素,具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推荐每天摄入100-200克菠菜,可以清炒、煮汤或做成凉拌菜等。

西红柿: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1-2个西红柿,可以生吃、炒菜或做成汤等。

海带:海带富含碘、钾、镁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和血糖水平。推荐每周摄入1-2次海带,可以炖汤、炒菜或做成凉拌菜等。

2.水果类

苹果:苹果富含果胶、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1-2个苹果,可以生吃或榨汁等。

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和维生素B6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调节心脏功能。推荐每天摄入1-2根香蕉,可以直接食用或做成香蕉牛奶等饮品。

猕猴桃: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能够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1-2个猕猴桃,可以生吃或榨汁等。

3.坚果类

核桃:核桃富含ω-3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血管功能。推荐每天摄入10-15克核桃(约2-3个),可以直接食用或做成核桃糊等。

杏仁:杏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能够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和增强血管弹性。推荐每天摄入10-15克杏仁(约10-15颗),可以直接食用或做成杏仁露等饮品。

腰果:腰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营养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增强血管弹性和改善心血管功能。推荐每天摄入10-15克腰果(约10-15颗),可以直接食用或做成腰果炒菜等。

4.肉类及鱼类

瘦猪肉:瘦猪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支持。推荐每天摄入50-75克瘦猪肉(约1-2两),可以炒菜、炖汤或做成红烧肉等。

鱼肉:鱼肉富含ω-3脂肪酸和蛋白质等营养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血管功能。推荐每周摄入2-3次鱼肉(每次约100-150克),可以选择清蒸、煮汤或红烧等烹饪方式。

5.奶制品及豆类

鲜牛奶:鲜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推荐每天摄入250-500毫升鲜牛奶(约1-2杯),可以直接饮用或做成牛奶饮品等。

黄豆:黄豆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推荐每天摄入30-50克黄豆(约半杯),可以做成豆浆、豆腐或炒菜等。

要学会正确饮水

以下是关于饮水的一些详细建议,包括饮水时间、饮水量以及背后的分析和原因:

第一,饮水注意事项

1.选择健康水源:优先选择天然矿泉水或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这些水源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2.控制水温:建议饮用温水,大约在25℃左右。这个温度的水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进入人体后可以更好地滋润细胞。过冷或过热的水都可能对血管造成刺激,不利于健康。

3.避免直接饮用生水:生水中可能含有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直接饮用可能导致肠胃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在饮用前要确保水源的安全。

4.不要以饮料代替水:虽然饮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但其中也含有糖分、添加剂等成分,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白开水是最健康的饮品选择。

第二,最佳饮水时间

1.早上起床后: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此时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补充水分,加速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

2.餐前半小时:在餐前半小时饮水有助于增加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和消化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食物过干而导致的口渴感。

3.两餐之间:在两餐之间适当饮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避免因工作、学习等活动导致的脱水现象。

4.运动前后:运动前后适量饮水可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运动后的疲劳感。

5.睡前一小时:可以避免因睡眠过程中出汗或呼吸导致的脱水现象。但需注意避免过量饮水,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三、饮水量

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