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双增长!佳木斯首季经济成绩单亮眼

佳木斯政务

关注

转自:佳木斯政务

起步决定大势,开局书写精彩。

放眼三江大地,万物竞茂,热潮涌动。一季度,佳木斯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全省领跑。

年初以来,佳木斯实施“四个体系” 创新调度机制,创建“1+7+10”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体系,将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细化分解,每一项指标都有分管市长管、有具体部门抓,并坚持把经济工作成效与绩效考评、创先评优直接挂钩,激励各地各部门抓项目、抓招商、抓企业、抓产业,全力拼经济、奋力稳增长,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佳木斯高质量发展的“密钥”,需要到项目建设第一线、招商引资主战场、产业发展最前沿去探寻。

招大引强 “链”上发力

重点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走进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电股份),企业副总试验师、质量保障部副经理仇志福正在进行佳电股份主氦风机成套产业化项目的新设备调试工作,他介绍,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国内首个主氦风机试验台架也已建成。 

“作为完成主氦风机气动力学试验的重要装置,将为我国核能技术发展,氦气风机产业化、规模化提供坚实保障。”看着实验台架,仇志福的介绍尤为正式,他说,“主氦风机设备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高温气冷堆核心设备,是我们佳电股份历经十年打造的‘国之重器’,也是我国‘十一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大科技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意义非凡。”

操作者在安装轴承套螺丝

围绕项目转,一心谋发展,“项目为王”的导向越来越明显。总投资3亿元的佳木斯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高新区开始建设,项目将打造我国农机行业智能化生产新标杆。建成后将拥有年产高效智能联合收获机300台、大马力拖拉机400台、高速插秧机1000台及其他农机装备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8000万元。一期项目预计今年12月建成,当年实现收获机等农机装备产品下线。

项目由龙江北大荒垦征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投资,该公司主要承接建设我国“一大一小”农机先导区战略中大型智能农机的研发、生产。随着该公司投资项目的建设,佳木斯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全产业链又上一个台阶,强链延链招商将释放“乘法效应”。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今年一季度,佳木斯市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40.6亿元,同比增长41.09%;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2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一季度新签约项目78个,签约金额219.43亿元,已开工项目48个,其中“4567”产业项目68个,投资总额206.54亿元,占全部投资额94.1%。

动能添新 赛道抢跑

这个甲辰龙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佳木斯产业发展以“质”破局、向“新”而行。

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强与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合作,佳木斯把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鲟鳇鱼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加强合作,联合建设鲟鳇鱼研究中心。鲟鳇鱼研究中心的揭牌,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郑先虎很受鼓舞,他说:“与抚远市人民政府共建鲟鳇鱼研究中心只是开始,下一步将在鲟鳇鱼新品种培育、绿色养殖以及精深加工方面加强深度合作,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引领鲟鳇鱼产业乃至龙江冷水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领域、新赛道,佳木斯以实干、前行作答,全力打造全省甚至全国领先的卫星测控及应用产业高地。佳木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国宏利表示:“今年我市计划开工建设8个卫星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吸引了上海垣信、北京航天驭星、陕西星邑、杭州星寰等头部企业落户佳木斯,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黑龙江省卫星测控和应用中心,努力建设中国卫星测控及应用产业示范城市。

卫星产业促“链”成群、食品产业向精向深迈进、科技赋能春耕更有“科技范”、中国牙城的步子更实……佳木斯的科技“家底”,无不显示佳木斯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信心与决心,探寻的脚步从未停歇。

数创融合 由“智”及“质”

“数创融合”赋能老工业基地,佳木斯产业新变。

中建材佳星玻璃生产现场

在中建材佳星玻璃(黑龙江)有限公司低辐射镀膜玻璃车间,采用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的生产线全力运转。中建材佳星玻璃(黑龙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中亮介绍,佳星玻璃通过实施镀膜生产线提产提速升级改造等技术革新,实现质量产量双提高。

技改激活了“绿色”玻璃制造新引擎,企业引入附加值高的科技产品,带动上下游产业良性发展。

近年来,佳木斯把发展基点放在产业振兴上,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线优化升级,激发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共有技术改造项目195个,总投资176.8亿元,项目达产后可新增营收114.1亿元。

高压数字化装配车间现场

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2个,培育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个,争创数量居全省前列。

“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协同的创新模式,使产品的制造周期缩短5%,运维成本降低2%,资源综合效率提高3%,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预计可提升产值过亿元,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王中亮说。

由“智”及“质”。一季度,全市415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9.9%;工业固投同比增长40.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7%,为近三年来的最好水平。

编审:丁兆勇

编辑:徐菲

加载中...